[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及其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7781.1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9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盈同;陈伟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盈同;陈伟恩 |
主分类号: | B24D18/00 | 分类号: | B24D18/00;B24D11/00;B23D61/18;B24D3/00;C09K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产品 及其 制法 | ||
1.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包括:
多个磨粒,所述磨粒的表面结合一层纳米金属氧化物层;一高分子聚合物;其中所述多个结合纳米金属氧化物层的磨粒混合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一散热膏、或所述多个结合纳米金属氧化物层的磨粒混合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附着在一基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且所述多个结合纳米金属氧化物层的磨粒的一部分突出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其中之一,是由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层增加所述磨粒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的结合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层系由含有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硅或纳米氧化锌中至少一者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30纳米-500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磨粒的表面与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层之间具有一层由金属层构成的中间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磨粒包括天然钻石、人造钻石、立方氧化硼、碳化硅、三氧化二铝或氧化构成的超硬磨粒中至少一者;构成所述金属为钛、钨、铬、钼、钒或硅中之一者;所述分子聚合物系由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热固性高分子材料或弹性高分子材料中之一者构成的;所述基体为砂纸、修整器、线锯或砂轮中之一的基体。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磨粒为天然钻石或人造钻石中之一者;所述中间层进一步具有一金属碳化物层;所述金属碳化物层介于所述天然钻石或人造钻石中之一与所述金属层之间;所述金属碳化物层的金属碳化物为碳化钛、碳化钨、碳化铬、碳化钒或碳化硅中之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其中纳米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0nm-200nm;金属层的厚度为0.1μm-2μm;所述金属层为钛;所述金属碳化物层的厚度为0.01μm-0.5μm;所述金属碳化物层的金属碳化物为碳化钛。
8.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使磨粒的表面附着一层纳米金属氧化物层;
步骤2;使多个附着纳米金属氧化物层的磨粒与高分子聚合物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步骤1中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或溶胶凝胶法中之一者将所述奈米金属氧化物层附着于磨粒的整个表面;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层是由含有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钛或纳米氧化锌中至少一者构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所述化学气相沉积法是由原子层沉积法将所述纳米金氧化物层附着于所述磨粒的整个表面;所述溶胶凝胶法是由浸渍拉提法、沉降法、旋转涂布法、喷雾法、涂刷法或沾湿法之一者将所述纳米金属氧物层附着于所述磨粒的整个表面;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30纳米-500纳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之前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以热蒸镀的方式使金属涂布于磨粒的表面形成一层由金属层构成的中间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属层的金属为由钛、钨、铬、钼、钒或硅中之一构成,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50纳米-200纳米。
13.根据权利要求8、9、10、11或12所述的一种具有磨粒的产品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之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使多个附着纳米金属氧化物层的磨粒后的高分子聚合物附着在一基体的至少一侧表面;所述多个附着纳米金属氧化物层的磨粒的一部分突出所述高分子聚合物;
其中所述基体为砂纸、修整器、线锯或砂轮中之一的基体;所述多个磨粒包括天然钻石、人造钻石、立方氮化硼、碳化硅、三氧化二铝或氧化铈构成的超硬磨粒中至少一者;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是由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热固性高分子材料或弹性高分子材料之一者构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盈同;陈伟恩,未经陈盈同;陈伟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7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