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川贝母的中低海拔半保护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8444.4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叶萌;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川贝母 海拔 保护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川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的川贝母F.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delavaviFranch.、太白贝母F.taipaiensisP.Y.Li或瓦布贝母F.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Var.wabuensis(S.Y.TangetS.C.Yue)Z.D.Liu.S.WangetS.C.chen的干燥鳞茎。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西部、云南迪庆州、丽江地区;甘肃陇南地区,西藏东北部及南部及青海局部。川贝母是治疗外感风热咳嗽、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的良药。四川是川贝母的道地产区,优质川贝母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海拔3500-4500m高山高原地带,该区气候寒冷,以藏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川贝母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由于其疗效卓著,药用需求量大,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价格逐年上升。人工栽培川贝母周期较长,技术难度大,尚未进入商品生产阶段,其中困难之一就是规模化培育种苗难度较大。在高原进行种子直播,当年出苗率低、秋季保存率更低,不到20%。因此,如何规模化提供川贝母商品生产的优质种苗已成为制约川贝母产业发展的首要瓶颈。该技术方案应用于川贝母的优质种苗培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关川贝母的发明专利(申请)主要包括:(1)、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赤霉素并结合低温沙藏层积处理方法,使川贝母种子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生理和形态上的后熟;再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对已完成后熟作用的川贝母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处理,培育出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川贝母多倍体新品种。本发明具有处理时间短、有效成分含量高、植株适应外界能力强等优点[1]。(2)、一种以川贝母植株叶为外植体的鳞茎快速增殖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川贝母植株叶为外植体的鳞茎快速增殖方法,该方法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小鳞茎、以及小鳞茎生长各步骤[2]。(3)、川贝母的种植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贝的种植方法,包括场地选取和平整、播种和田间管理等过程;本发明的方法在播种时将种子与火灰按一定比例混合,播种后再用一定细腐殖土进行覆盖,更好的促进了川贝种子的胚分化,同时,本发明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控制施肥量和各种培育参数,使川贝母植株可以获得最佳的生长条件;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的川贝母种植,其种子用量少,植株存活率高,川贝母的产量高,种植成本低[3]。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海拔条件在1600-2300m,温度条件在-5-20℃的地区。(4)、一种川贝母高原保护地育苗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的高原保护地育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地选择、设施建设(包括大棚或中棚、育苗床、育苗架、育苗盘等的建设)及育苗基质准备、种子选择、播种、管理、出圃等环节;选择在原产地或道地产区,实行就地育苗,可有效提高川贝母的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存活率、秋季鳞茎率和返苗率(次年出苗率)等,大大提高川贝母的繁殖系数,培育的种苗生长整齐,健壮,达到标准化操作,可大规模提供川贝母优质种苗[4]。(5)、川贝种植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贝种植方法,只是也是选择海拔高度1500~5000m的沙土整平,做畦;再种植消毒;太白贝母倒苗后及时覆上;播种后第三年的采挖;本发明增加太白贝母生长期内的生物量,降低太白贝母鳞茎的病虫害,增加其单位面积产量。解决了野生太白贝母的驯化种植中的瓶颈;种植中步骤简便,成本低,同时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5]。(6)、川贝母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涉及川贝母的栽培方法,包括川贝母种子采收、后熟处理、整畦及播种、搭建荫棚,其中,后熟处理采用低温流水方法处理。本发明采收、处理种子及播种方法可大大提高秋季大田播种的出芽率,解决了川贝母人工种植有性繁殖种子萌发率较低的技术难题,是易行且具有实用性的技术[6]。只是此方法也是运用在海拔2700-3000m的地区。(7)、一种川贝母的育秧盘或育秧袋式有性繁殖栽培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川贝母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它是采用育秧盘或育秧袋式栽培方法,播种季节可采取秋播与春播,并通过合理密植、育秧盘或育秧袋式栽培、集中多层叠放等方法实现川贝母在幼苗期的快速高效率繁育。本发明可大大降低川贝母幼苗期的管理成本,有效控制病、虫、草和鼠害对川贝母(幼苗期)的传播和危害,提高种子萌发率及幼苗保苗率,降低翻挖工作量,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具有实川性的技术[7]。(8)、一种川贝母在一年内完成两个生长周期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涉及川贝母在一年内完成两个生长周期的栽培方法,包括川贝母的有性繁殖栽培技术和无性繁殖栽培技术。本发明可大大提高川贝母人工种植的生长速度、缩短种植周期,从而明显提高川贝母商品栽培的经济效益,是具有实用性的技术[8]。此专利中也未解决在低海拔地区进行种植的有效方法(9)、处理川贝母秋播种子的方法。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川贝母的秋播种子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当年收获的饱满种子,将处理后的种子用土混匀,置于避光湿润条件下储藏3-15周;b、取出种子,用浓度为10-80ppm赤霉素溶液浸泡;c、将浸泡后的中子晾干,播种。使用本发明方法可使秋播川贝母出苗率达88%以上,一年保苗率达75%以上,幼苗生长健壮[9]。(10)、一种川贝母的春播种子处理方法。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川贝母的春播种子处理方法。本发明方法克服了现有的川贝母的人工栽培方法都要求在当年秋季的冻土期到来之前完成种子的播种的重大缺陷,使当年不能及时播种的种子也能在次年春季萌发,并且出苗率高,齐苗时间短,幼苗健壮,存活率高[10]。(11)、川贝母及川贝母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贝母的栽培方法,它是依据川贝母的来源植物生物学特征及生活习性,模拟其原始生态环境,采用间作、轮作的人工栽培方法[11]。这种方法也是仅限于海拔2800-4700m的地区,对于大范围地推广栽培具有局限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84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