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炉散热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8851.5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4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苏教能;李新峰;梁坚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00 | 分类号: | F24C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炉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炉,特别是一种电磁炉散热结构,属于现有电磁炉散热结构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超薄电磁炉由于其厚度小,使用和收放都很方便,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为达到整机超薄的目的,这类电磁炉底座支脚内藏,使得机身整体较低,而进风口一般设置于底座上对应风机的正下方处,极易将灶台上的水吸入底座内部,容易出现电路短路现象;而且为达到整机超薄目的,风机的体积和扇片高度都需减小,为了保证散热效果确保足够的风量,则又必须提高风机转速,导致风机与其正下方的进风口网罩的作用增强,气流通过网罩网格形成的紊流使噪音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电磁炉散热结构,既能保证散热效果,又可防止水从进风口吸入底座内,避免电路短路现象;而且能大大降低噪音。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电磁炉散热结构,包括上盖、底座、进风口和出风口、一个以上风机,风机安装在底座上,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口设置在风机的正投影以外的底座区域。
为了防止热风回流,影响散热效果,在底座上设置有风道隔板,风道隔板将风机与主控电路板、线圈盘分隔在两个不同的区域。
上述进风口设置在底座上靠近风机的底面上。
上述进风口设置在底座和/或上盖上靠近风机的侧壁上。
上述进风口同时设置在底座上靠近风机的底面上、以及底座和/或上盖上靠近风机的侧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进风口不设置在风机下方,与风机保持有效间隔距离,可防止将水从进风口吸入底座内,避免了底座内的电路短路现象;同时进风口不需设置网罩,使风机叶片带动气流的风阻更小、风量更大,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也不会产生因气流通过网罩网格形成紊流,降低了因紊流气流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立体图。
上述附图中的箭头表示风的流动方向,且所有附图中均省略了上盖以及与本发明设计要点无关的其它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磁炉散热结构,包括电磁炉底座1、设在底座1上的进风口2和出风口3、风机4,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所述风机4并列设置有两个且安装在底座1上;为了防止热风回流,影响散热效果,在底座1上设置有风道隔板5,风道隔板5将风机4与主控电路板6、线圈盘7分隔在底座1的两个不同的区域:进风区11和排风区12,所述进风口2设置在底座1上靠近风机4的进风区11的侧壁上,所述出风口3设置在排风区12的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和出风口3也可设置在上盖的侧壁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底座1和上盖的侧壁上。
由于进风口2不设置在风机4的下方,与风机4保持有效间隔距离,可防止将水从进风口2吸入底座1内;同时进风口2不需设置网罩,可提高风机4的转速,保证散热效率的同时,又大大降低了电磁炉整机噪音。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进风口2设置在底座1的靠近风机4的底面上,且与风机4同样位于进风区11。
实施例3: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进风口2同时设置在底座1上靠近风机4的底面上、以及底座1和/或上盖的侧壁上,所有进风口2均与风机4同样位于进风区11。
本发明中的风机4也可只设置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8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水立管尾流振动试验方法
- 下一篇:多能源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