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弱毒菌株Vd171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9459.2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朱荷琴;冯自力;李志芳;师勇强;赵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A01P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高宇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棉花 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弱毒 菌株 vd171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理学,具体涉及可防治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弱毒菌株Vd17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一种土传维管束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棉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病在我国各主产棉区爆发成灾,年发生面积300万公顷左右,年经济损失约12亿人民币,成为发展棉花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由于轮作倒茬难,缺乏抗病品种,缺乏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农药,致使目前生产上对黄萎病的防治几乎是空白。
由于与寄主互作的协同进化、生态环境、病菌的异核现象等原因,棉花黄萎病菌易于变异,常常出现生理分化,产生新的生理型,包括致病力的分化,出现致病力迥异的生理型。1977年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组织开展“棉花黄萎病菌生理型鉴定联合试验”,将我国棉花黄萎病菌划分为强、弱、中三个生理型,90年代以后,关于致病力分化和落叶型菌株在各地出现的报道又相继出现。病原菌变异频繁,导致致病机理复杂、抗病育种滞后、品种抗性丧失快,成为该病防治难度大,爆发成灾的主要原因。然而,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大丽轮枝菌的弱毒菌株来研制“植物疫苗”,诱导棉花对黄萎病产生免疫反应,以达到防治黄萎病的目的。
“植物疫苗”是指能诱导植物产生抗性,从而抵抗病原菌入侵,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使植物免遭病害或减轻病害的一类生物或非生物的物质,主要有弱毒、无毒株系疫苗,活菌疫苗,蛋白类疫苗,寡糖疫苗,小分子及其他代谢产物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植物疫苗容易被土壤微生物迅速降解、无残留,诱导植物产生的抗性成分是植物代谢的正常物质,对人畜安全,而且植物疫苗诱导的植物抗病谱广、抗病持续时间长、长期多次诱导不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兼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品质功能,是对环境友好、无污染、发展前景广阔的新一类生物农药,已逐渐成为农作物病害防治的研究热点。
“植物疫苗”可模仿病毒、细菌、真菌入侵植物细胞,诱导植物产生抗体物质从而产生广谱抗性,抑制病原物生长。目前已用于粮、果、蔬、饲等80多种作物的600多种病害的防治。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小分子代谢物氨基寡糖素,是由3-5个单糖组成的的低聚糖素。其主要原料来源是蟹壳、虾壳,经过发酵分解、苹取、提纯等工艺而制得。国内在棉花上登记的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此类制剂是北海国发海洋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0.5%氨基寡糖素水剂,2001年和200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承担国家农药登记试验中(任务来源于农业部农药鉴定所),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29.96%~40.64%,在2003年的大面积试验中防治效果为19.23%。另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植物激活蛋白”,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中分离提取的一种新型结构蛋白,可通过与植物表面受体蛋白的互作,诱导植物的信号传导,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代谢反应,诱导和激活植物自身防卫系统和生长系统,从而产生对病虫害的抗性,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国内由同听绿源(北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的植物激活蛋白可湿性粉剂,在烟草、葡萄、柑橘、水稻、大白菜、油菜、茄科作物等获得登记认证。2008~2009年,我们经田间试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4.9%~38.5%。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利用大丽轮枝菌弱毒菌株来研制植物疫苗,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报道。
本发明经多年的研究,从大量大丽轮枝菌菌株中筛选获得一株弱毒菌株,经温室苗期试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85.0%,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具有巨大的潜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为解决现有的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植物疫苗,存在的剂型单一,防治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并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治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弱毒菌株Vd171。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棉花黄萎病疫苗。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于2007年~2010年,从我国新疆、河南、河北、山东等12个省84个县(市)采集387个棉花黄萎病病株样品,分离获得308个棉花黄萎病野生菌株,通过筛选、鉴定、温室的生物测定,获得一株在棉花上致病力极弱的大丽轮枝菌菌株Vd171(Verticillium dahliae),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5903。该菌株可作为疫苗,诱导棉花对棉花黄萎病产生免疫作用,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85.0%,且能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对人畜无毒害作用,对环境无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94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