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化盐生产用电炉感应线圈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9655.X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邹建明;阮正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钢 |
主分类号: | C01F7/54 | 分类号: | C01F7/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王娟;郭防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化 生产 用电 感应 线圈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化盐生产用电炉感应线圈安装结构,属于氟化盐回收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01818253公开了一种电解铝废料分离提纯方法,能够将电解铝废料中的氟化盐分离,通过电炉熔融反应后得到高纯度的氟化盐(冰晶石)。发明人在试验中发现,现有的中频电炉对氟化盐加热时,氟化盐会从石墨坩锅中渗漏出去,而氟元素的特性是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氟化物,降低其熔点,因此常规的耐火材料与渗漏出来的氟化盐接触后,熔点降低,也会变成液态,无法阻止熔融状态的氟化盐渗漏。因此普通的电炉存在着氟化盐容易渗漏,石墨坩锅和耐火材料容易损坏,更换频繁,甚至出现渗漏的熔融氟化物与感应线圈发生接触,导致爆炸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化盐生产用电炉感应线圈安装结构。降低氟化盐的渗漏,提高生产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安全系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氟化盐生产用电炉感应线圈安装结构,构造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感应线圈层,在炉体中间设有石墨坩锅,在感应线圈层和石墨坩锅之间设有氧化钙层,所述感应线圈层包括耐火水泥支撑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安装在石墨坩锅的中部位置,将石墨坩锅分为进料区域、反应区域、沉淀区域;感应线圈的安装长度L小于石墨坩锅的高度H为200-400毫米。
上述的氟化盐生产用电炉感应线圈安装结构,所述长度L小于高度H为250-350毫米。
上述的氟化盐生产用电炉感应线圈安装结构,所述长度L小于高度H为280-320毫米。
上述的氟化盐生产用电炉感应线圈安装结构,所述感应线圈在炉体外侧的一面裸露在耐火水泥外。
上述的氟化盐生产用电炉感应线圈安装结构,所述炉体底部铺设碳粉层。
本发明的核心问题在于,寻找一种能够抵挡氟化盐降低物质熔点特性的耐火材料,能够在电炉高温反应时,延缓氟化盐从石墨坩锅中渗漏的速度,提高石墨坩锅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并使生产更加安全。因此,申请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对各种耐火材料进行筛选和对比,包括氧化铝(刚玉)、氧化镁(镁砖)、氧化硅(硅砖)、碳化物(碳化硅、碳化钛、碳化钽等)、氮化物(氮化硼、氮化硅等)、硼化物(硼化锆、硼化钛、硼化铪等)、硅化物(二硅化钼等)和硫化物等(硫化钍、硫化铈等)。通过试验发现,以上材料中,碳化物本身通过磁场会发热,不能作为石墨电炉的耐火材料使用,而其他的耐火材料,与氟化盐接触后,反应生成的氟化物熔化温度均低于氟化盐生产需要的温度,而且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由于氟化盐的特性,石墨坩埚的烧损严重,更换频繁,有些耐火材料使用麻烦,更换周期长,也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申请人试验对比后发现,氧化钙的熔点在2572℃,但由于氧化钙容易与空气中的水接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并不是一种优良的耐火材料。但在本发明工艺中,由于石墨坩埚始终处于高温状态,氧化钙无法和水接触反应,影响其耐火保温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氧化钙与氟化盐接触后,生成的氟化钙熔点在1400℃以上,能够较好的抵抗电炉的加热温度,和其他氟化物相比,耐火性能更好。经申请人试验,本发明的电炉采用普通含硅耐火材料时,石墨坩埚中的氟化盐渗漏严重,甚至会渗漏到电炉感应线圈位置,引起爆炸,无法正常生产,采用氧化铝作为耐火材料时,石墨坩埚中的氟化盐在生产过程中会泄漏,而每只坩埚只能使用3-5天,使用氧化钙作为耐火材料,氟化盐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泄漏,坩锅使用寿命能够延长到十天以上。同时氧化钙的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本发明工业化生产来说,是一种最佳的耐火材料。同时,对于电炉感应线圈安装结构,也进行了优化选择,感应线圈安装在石墨坩锅的中部位置,将石墨坩锅分为进料区域、反应区域和沉淀区域,能够降低能耗,减少石墨坩埚的烧损,感应线圈处于炉体外侧的一面留出,裸露在耐火水泥外,使用更加安全。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降低氟化盐的渗漏,提高石墨坩埚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更安全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钢,未经王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96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