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1011.X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6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锋;祝靖;张龙;吴逸凡;钱钦松;陆生礼;时龙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413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纵向 扩散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 ||
1.一种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包括:兼做漏区的N型掺杂硅衬底(1)、N型掺杂硅外延层(2)、超结结构(3),所述的N型掺杂硅外延层(2)设在N型掺杂硅衬底(1)上,超结结构(3)设在N型硅掺杂半导体区(2)上,所述的超结结构(3)由间隔排列的P型柱(4)和N型柱(5)组成,在P型柱上有第一P型掺杂半导体区(6),且第一P型掺杂半导体区(6)位于N型掺杂外延层(2)内,在第一P型掺杂半导体区(6)中设有第二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8)和N型重掺杂半导体源区(7),在N型柱(5)上方设有栅氧化层(9),在栅氧化层(9)上方设有多晶硅栅(10),在多晶硅栅(10)上设有第一型氧化层(11),在第二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8)和N型重掺杂半导体源区(7)上连接有源极金属(12),其特征在于,在N型柱表面有源极埋层(13),源极埋层(13)包括薄氧化层(14)和薄氧化层上的多晶硅(15),多晶硅栅(15)和源极金属(1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其特征在于,源极埋层(10)的宽度为10纳米~5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其特征在于,薄氧化层(14)的厚度为1纳米~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其特征在于,多晶硅(15)上的栅极氧化层的厚度为1纳米~5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超结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其特征在于,多晶硅(15)上的栅极氧化层的宽度10纳米~5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01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