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炉用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1229.5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9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周之鹏;郁士刚;夏光运;周大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市大华活性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38 | 分类号: | F27B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冷却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器,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活性炭的回转炉的冷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回转炉生产活性炭过程中,对于炽热状态下的新炭进行降温所采用的冷却方法种类很多。例如:有些厂家采用特制的螺旋输送机(可以在机壳的夹皮层内加入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处理:有的厂家利用旋转的滚筒进行冷却:有些厂家向排出的炽热状态下的新炭表面喷射水雾:有的干脆将炽热的炭排入冷却水池内进行冷却。这些冷却方法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1.它们都需要让炽热状态下新炭排出炉体外面,再转至所用设备进行冷却处理。这种需要另设专门用来驱动动力的装备才能正常工作的冷却方法,不仅消耗能量、增大投资,同时由于炽热状态下新炭被排出炉外,就在此过程中仍然有被烧失的可能。2.喷雾和投水的方法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有时还需要再度进行干燥处理才能达到产品的标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生产活性炭提供一种新型冷却器,不仅避免了新炭烧失,而且还简化设备的不必要的配置,减少设备的投资,提高了活性炭的质量和得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回转炉外壳、排/进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料室、排料装置、冷却池;所述的集料室包括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设置在回转炉外壳排料一端的外表面上,由数个环形板和导料板分隔成数个分集料室;集料室的大直径段设置在排/进料口处,下面小部分浸泡在冷却池中,所述的冷却池设置在集料室下方;所述排料装置设置在集料室的小直径段,由隔离板、一个转轴和一根开启杆组成。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由于冷却器设置在炉体外表的排料一端,使炽热的炭不会与外界空气接触而发生燃烧,能迅速地进行冷却处理,从而以较低的温度排出炉外,使得产品不会被烧失,从而不仅保证了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质量;不用另设专用设备,简化了操作程序,减小了占地面积;不仅可用于内热式回转炉,也可用于外热式回转炉,同时,它在其他利用回转炉的领域里也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A-A处排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回转炉外壳;2.排/进料口;3.集料室;4.环形板;5.导料板;6.冷却池;7.排料装置;8.隔离板;9.转轴;10.开启杆;11.固定碰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回转炉外壳1、排/进料口2、集料室3、环形板4、导料板5、冷却池、排料装置7、开启杆10等。回转炉外壳1为钢结构圆柱筒形,集料室3包括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就设置在其外表面上,大直径段焊接在炉壳外壁排/进料口2处。集料室3是本发明对炭进行冷却处理的主要部件。集料室3用金属构件经过焊接组成,由数个环形板4和导料板5分隔成数个分集料室,是承接刚好被回转炉处理之后、使还处于炽热状态的新炭迅速进入冷却的空间。炽热状态下新碳就从回转炉外壳1的一端排/进料口2被转移到集料室3内,并且分别先后经过各个分集料室,进行冷却再通过排料装置7排出。
如图2所示:集料室3在排/进料口2处的直径大于在排料装置7处的直径。集料室3的大直径段的下部小部分浸泡在冷却池6内,集料室3底部的炽热状态的炭随着回转炉的旋转就可以得到充分地冷却。所述排料装置7设置在集料室3的小直径段,是炭料排出的末端。
图3是本发明图1中A-A处排料装置7的剖视图,由隔离板8、一个转轴9和一根开启杆10组成。隔离板8可以将炭与外部的空气隔离,避免了空气进入炉内。转轴9与开启杆10连接,当开启杆10与外部的固定碰块11相遇,它就会带动转轴9和隔离板8一道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使产品从集料室3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市大华活性炭有限公司,未经淮北市大华活性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2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