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复杂电波环境的可动态调谐的微带天线及其调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1489.2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芳;史信荣;刘元安;吴永乐;黎淑兰;于翠萍;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08 | 分类号: | H01Q13/08;H01Q1/38;H01Q1/50;H01Q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夏宪富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复杂 电波 环境 动态 调谐 微带 天线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用于复杂电波环境的可动态调谐的微带天线,设有:位于介质基板表面中心的矩形微带天线电路及其微带馈线电路,该微带天线电路一端侧边的中间与一条以矩形电路中轴线为对称轴并呈左右对称的微带馈线电路相连接,该微带馈线电路的两条平行边与矩形电路的中轴线保持平行,并垂直于该矩形电路的连接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还设有:覆盖在该介质基板整个上表面的介质片调谐部件;只需在线检测与调整介质片调谐部件的厚度,就能选择和微调该微带天线的发射信号工作频段或谐振点;或者在该介质片调谐部件的三维方向任意选择一维、二维或三维的两端加载电压,通过改变加载电压来实时调整其相应方向的介电常数,以使该介质片调谐部件的介电常数位于该微带天线的谐振频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在该介质片调谐部件的上面还设有一层用于模拟外层空间环境的等离子云调谐部件,只需在线检测和选择该等离子云调谐部件的厚度,就能选择和实时微调该微带天线的发射信号工作频段或谐振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云调谐部件的本征频率是通过在线检测等离子云的电子密度获得的;该等离子云调谐部件的厚度是在线检测的,再对介质片调谐部件的厚度进行在线检测与动态调谐,使其达到微带天线所选择频段的谐振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电路与微带馈线电路是在介质基板表面覆盖铜箔构成的印制电路,铜箔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所述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取决于印制于介质基板表面上的天线电路与其微带馈线电路的形状,改变其中一个或多个参数,就能够选择和调谐该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检测与动态调谐介质片调谐部件的厚度的依据是该微带天线发射的电波信号传送至该介质片调谐部件中的实时强度值,调整该介质片调谐部件的厚度,就是对该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和谐振点进行实时微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介质基板下表面与其金属接地片之间的填充介质的材料与厚度的选择,都能够用于控制微带天线的工作频段;只需调整其中一个或多个参数,就能够将该微带天线设置于所选择的工作频段;该填充介质的介电常数在2~1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微带天线进行动态调谐时,能够同时采取一种或多种调谐措施来实现调谐目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片调谐部件的材料是液晶或铁氧体。
9.一种用于复杂电波环境的可动态调谐的微带天线的调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操作步骤:
(1)在线检测和选择等离子云调谐部件的本证频率;
(2)在线检测和选择等离子云调谐部件的厚度;
(3)在线检测与微调介质片调谐部件的厚度;
(4)在线检测与微调介质片调谐部件的介电常数;
(5)选择微带天线电路及其微带馈线电路的形状,再选择介质基板与金属接地片之间的填充介质;
(6)检测微带天线是否工作于谐振点;若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3);若是,则结束全部流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线检测与微调介质片调谐部件的介电常数的具体操作内容是:在介质片调谐部件的三维方向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维、二维或三维的两端加载电压,通过改变加载电压而调整其相应方向的介电常数,使得该介质片调谐部件的介电常数位于该微带天线的谐振频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48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幅中波紧急广播信息的插入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同步仿真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