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钴包碳的氟化铁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1764.0 | 申请日: | 201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3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黎;周萌;王先友;田方华;郭海鹏;舒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钴包碳 氟化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是公开了掺钴包碳的氟化铁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背景技术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国家文明发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化学电源(电池)由于使用便捷、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而成为理想的替代能源。伴随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日益进步,电池成本逐渐降低,因此,锂离子电池将成为化学电源的主流,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从整个正负极电极材料的发展来看,目前制约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关键因素是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占锂离子电池成本的46%左右,它的性能和价格直接影响到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价格。正极材料还需要额外负担负极材料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因此,正极材料的研究与改进一直是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的关键。
目前使用最多的正极材料主要是层状结构锂钴氧化物(LiCoO2),锂镍氧化物(LiNiO2)、尖晶石型(LiMn2O4)和层状结构锂锰氧化物(LiMnO2)、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高电压Li[M0.5Mn1.5]O4和富锂型xLi2MnO3·(1-x)LiMO2等。
LiCoO2是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典型代表,其工作电压在3.9V(vs.Li+/Li)左右,具有放电平稳,适合大电流放电、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等优点,是应用最广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在LixCoO2中,x=0.5-1,即充放电过程中尚有0.5个Li+电子没有参与电极反应,尽管其理论比容量为274mAh/g,但其实际容量只有140mAh/g左右。由于钴资源匮乏、价格高,且在大电流应用时LiCoO2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而大大限制了钴系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范围,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大型储备电源方面。
镍与钴的化学性质基本相近,但价格比钴低得多。LiNiO2与LiCoO2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其理论可逆比容量为275mAh·g-1,实际容量达170mAh·g-1以上。LiNiO2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低自放电率,与多种电解液有良好的相容性,不污染环境,资源相对丰富且价格适宜,但是LiNiO2的制备工艺过于复杂,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在高温条件下化学计量比的LiNiO2容易分解,过量的Ni2+处于NiO2平面之间的锂层中,妨碍了锂离子的扩散,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同时由于Ni3+比Co3+难得到,LiNiO2的合成需在氧气氛中进行,条件苛刻。
锂锰氧化物与镍和钴相比,具有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的优势。目前开发的有尖晶石型锰酸锂和层状结构的锰酸锂,它们具有其它正极材料所不可比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热安全性和耐过充电能力极好,但是LiMn2O4在使用过程中由于Mn的溶解等易导致晶格产生缺陷,使得晶体结构无序化,阻塞了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通道,从而导致了材料的容量衰减较快。尤其是在高温(45℃以上)的循环性能剧降和贮存性能差,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橄榄石型LiFePO4的理论容量为170mAh/g,其热稳定性,安全性和循环寿命良好,但也存在两个缺陷:①电子电导率很小,不利于可逆反应,特别是高倍率放电的进行;②Li+在材料中的扩散较慢。另外,合成理想的LiFePO4并不容易,在合成时还要防止Fe2+被氧化为Fe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舱线束橡胶护套
- 下一篇:辅助加热管道整体式太阳能干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