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亚/超临界水中制备高热值生物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1987.7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刘晓娟;陈芃;刘艳兴;孙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水中 制备 热值 生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秸秆类生物质为原料,在亚/超临水中液化制备具有高热值生物油的方法,属于生物质能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石化能源的短缺和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生物质能被普遍认为是取代化石燃料的重要可再生能源。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如何开发生物质液化技术,使其转化成高能量的生物油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这样将不仅能缓解能源危机,而且绿色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目前采用生物质液化技术制备生物油主要为快速热解反应,因其高加热速率、较短的气相停留时间、成熟的设计方法,高生物油产率等为大多实验室采用,但是此方法存在加热温度高(>500℃)、设备耗能大,制备的生物油水分多(15~30%),含氧量大(30~60%)、热值较低(<25MJ/Kg)等问题,因此目前尚不能直接被利用。
亚/超临界条件下液化生物质是指以液体为溶剂,在相对较低的温度(200~400℃),较高压力(10~30MPa)条件下将生物质液化从而得到生物油。超临界水具备很多优点,例如独特的溶解性能和传质性能,使有机物,气体,超临界水形成均一反应环境,使萃取和热解为一体;高的电离常数使得可以实现酸碱自催化,无论作为反应介质,还是反应剂,廉价易得,性质稳定,洁净无污染。目前相关文献专利报道,在水中添加Na2CO3液化制备的生物油氧含量34%,热值为26.2MJ/Kg,虽然此方法比快速热解得到生物油较高,但依然存在含氧量大,热值低等问题,主要是因为脂肪酸含量大(34.7%)及生物质中氧元素不能很好地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以麦秆为原料,在亚/超临界水中液化制备生物油的方法,该方法所得到的生物油含氧量低,热值高,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一种在亚/超临界水中液化麦秆制备高热值生物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
a.将麦秆洗净除杂,烘干粉碎至<100目;
b.将麦秆粉末与溶剂水按照质量比为1:40至5:40充分混合,浸泡数十小时成浆状以备用;
c.浆状原料在保护性气氛下于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液化;升温速率控制在3~5℃/min,液化温度控制在300~375℃,反应时间控制在1~20min,压力范围为13~27MPa,反应结束后,液化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
d.向液化产物中添加CH2Cl2溶剂,加入量以麦秆粉末为计量标准,即每1g麦秆粉末加入40~80ml的CH2Cl2,充分搅拌萃取生物油;抽滤去除残渣,然后分离水相和CH2Cl2相,将CH2Cl2相置30℃下旋蒸去除溶剂,得到的液体即为生物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纤维素类生物质麦秆为原料,其来源丰富,廉价易得,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利用本发明制备的生物油C元素含量69~77%;O元素含量11~22%;H元素含量9~11%,热值为33~38 MJ/Kg,与麦秆原料相比,热值提升了2.5倍,并接近标准油的热值(41.8 MJ/Kg);与以藻类物质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油相比,其含氧量明显较低,热值较高,同时几乎不含水分,酸类物质含量少,储存稳定,品质好;反应产生的气体为CO2,无毒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得高热值生物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的总离子流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得高热值生物油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有实施例均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实施例1
1. 取麦秆粉末1g,在40ml蒸馏水中浸泡数十小时成浆状;
2. 将物料倒入微型间歇式反应釜,密封通入氮气排除釜内空气,以3~5℃/min的升温速率至320℃,反应时间为5min,停止加热,反应完毕,此时压力显示为14.9MPa;
3. 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釜内所有产物倒入烧杯内,再添加80ml CH2Cl2,充分搅拌,使生物油溶解于CH2Cl2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9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防止线粒体通透性改变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梯控制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