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TE网络S1接口控制面CDR合成方法及合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2771.2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7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雒江涛;杨叶;袁亮;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中天重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高敏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te 网络 s1 接口 控制 cdr 合成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期演进LTE通信网络信令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LTE网络S1接口控制面。
背景技术
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与第四代移动通信4G之间的一个过渡,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通信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率、支持各种数据的传输,并提供对移动设备的无缝连接。LTE简化了网络架构,在接入网将3G系统中的基站Node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功能合并到演进后的基站eNB中,而核心网则取消了电路交换域,仅保留了分组交换域。由于LTE网络的众多技术优势,国内外运营商和各设备厂商均积极推进LTE的进程,LTE产业化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多个运营商建立了LTE的商用试验网,LTE网络质量和业务运行状况的评估等都需要借助网络监测来完成。
LTE网络由演进的接入网E-UTRAN和演进的核心网EPC组成,E-UTRAN和EPC通过S1接口连接。S1接口定义为eNB和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之间,包括了用户面和控制面两个部分。
其中,S1接口控制面是eNB和MME之间的接口,即S1-MME接口;S1接口业务面是eNB和S-GW之间的接口,即S1-U接口。所有从接入网到核心网的信令和业务数据都通过S1接口传输,而MME通过S1接口控制面为业务数据传输提供承载,且具有S1接口管理等功能,对S1接口控制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信令监测技术作为通信网络监测的重要手段,在网络建设、维护和优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各种网络监测产品主要是针对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2G和3G网络,针对LTE网络的产品较少。LTE的网络架构简化后,对各网元和接口也重新进行了功能定义。
呼叫详细记录CDR表示一个完整的流程,CDR合成则表示将不同消息中属于同一信令流程的消息关联起来,并生成数据记录。CDR合成是信令监测的重要手段,但LTE网络S1接口控制面上采用的应用协议具有不同的信令流程和消息结构,现有合成方法不适用,且现有合成方法中未充分考虑网络设备故障造成的信令不全、采集丢包等异常情形导致的合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信令监测技术通过对数据采集和解析后,合成CDR为分析信令流程和统计提供基础信息,以供多维度的分析网络运行状况和业务质量。S1接口控制面CDR合成方法及其信令监测装置为LTE网络的信令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也为LTE网络建设、优化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针对LTE网络进行信令监测,为网络维护和优化人员评估网络运行状况和业务质量、优化网络、解决故障提供技术支撑,并解决网络设备故障造成的信令不全、采集丢包等异常情形带来的合成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LTE网络中S1接口控制面的CDR合成方法及其信令监测装置。
本发明的信令监测装置包括:采集模块、预处理模块、解码模块、超时管理模块、合成模块和缓存器。采集模块采集LTE网络中eNB和MME之间S1接口控制面的信令数据,预处理模块对S1接口控制面的消息进行预处理,即对消息进行编号,提取消息时间戳、配置信息等参数;解码模块对消息进行逐层解码,提取合成模块所需的关键信息;缓存器中存储了超时管理模块和合成模块所需的数据,缓存器存储key与CDRID、key与超时时间之间的映射关系,且存储合成开始和合成中的CDR,超时管理模块通过本条消息时间与缓存器中各CDR的超时时间进行比较,对网络中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信令不全、采集丢包等异常情形进行处理;合成模块根据信令流程中不同消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将属于一次信令流程的S1接口控制面消息关联在一起,并生成CDR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中天重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中天重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7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