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2924.3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8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戴宏骐;张勇刚;葛飞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71 | 分类号: | H01R13/6471;H01R12/55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4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USB 3.0 (通用串行总线)是当前较为普遍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接口技术。该接口具有高达4.8Gpbs的数据传输速度,同时可以向下兼容USB2.0版本。现有连接器用于高频信号传输时,相邻导电端子之间极易感应电干扰从而出现串扰现象,进而破坏信号的完整性。随着使用高频信号的电通信变得更加普遍,该信号串扰的减小日益成为电连接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熟知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改善高频信号传输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对接插头连接,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所述舌板内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设有曝露于空气中并用以连接对接插头的接触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以及位于接触部与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连接部分别共面设置并平行于所述舌板,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包括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具有两个焊接部,且所述接地端子的连接部呈倒置的Y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排列于一排且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的焊接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舌板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呈凸起状并具有弹性,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且相较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更加远离所述主体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的连接部所在平面与第一端子的连接部所在平面沿电连接器厚度方向上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末端延伸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埋置于所述绝缘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用来收容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收容槽及用来收容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彼此间隔开排列,并沿所述绝缘本体高度方向呈上下两排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舌板开设有若干沿所述舌板高度方向贯穿所述舌板的第一通孔以及若干沿所述舌板长度方向开设的通风槽,所述通风槽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包括内置槽以及靠近所述前端面并自所述底端面向内凹陷的外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置槽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顶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元件用以相对定位所述第二端子的焊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所述固持元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同一排交错排列,且该排列方式中,最外侧的两个焊接部为接地端子的焊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符合USB3.0的接口规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相邻两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之间设有交错排列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对的焊接部。这样排列的第一端子的焊接部和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可以有效降低相邻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固持元件、定位元件互相配合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固持元件以及定位元件装配好后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立体图。
图7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电场线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图1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可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20、固持元件30、定位元件40(请参图4)以及用来收容所述绝缘本体10的遮蔽壳体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9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