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的炉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5144.4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3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涂文城;郑春东;曾朝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文城;郑春东;曾朝延 |
主分类号: | F24C1/00 | 分类号: | F24C1/00;F24C15/20;F24C15/00;F24C15/10;F24C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8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炉灶 | ||
【技术领域】
本创作为一种复合型的炉灶,系将现有的炉灶和吸排油烟器加以改良和合理的配置,以期能有效的吸排分离油烟和有节能环保的功效。
【背景技术】
综观现有的炉灶和吸排油烟器都是分体设置的,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加以吸排油烟器的结构所限,未能有效的将油烟气吸排分离和处理,炉灶上的锅架是活动的,开放的,因此使用燃烧时,热温、废气弥漫、耗能、不环保,对厨房环境和空气造成污染且影响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创作:一种复合型的炉灶,其目的为使能最快、有效的将油烟气吸排分离,使不影响厨房环境和人体健康,并有保温节能和环保的功效。
为此本创作改良现有的炉灶和吸排油烟器的结构,并将之结合为一箱体形的炊煮用炉灶,在此结构中包含有枱面板或复合型的枱面板、垂直立板、吸排油烟分离装置、贮油槽、燃烧器复合体、锅架或锅架复合体、承盘、和疏排气管。
为使能最快、有效的将油烟气吸排分离,本创作将吸排油烟分离装置设在离锅具口沿最近的地方,并以一垂直立板架起於枱面板上面,或装置在枱面板的下方;此垂直立板上有一开口,为吸排油烟分离装置的吸排气口,此吸排油烟分离装置为油烟分离器和吸排风机结 合而成,为油烟分离器接在吸排风机的前面,用以将油烟分离,吸排风机是吸排油烟气动力的来源,使用时产生吸排力并同步转动油烟分离器使油烟分离;此油烟分离器可和吸排风机连接形成吸排油烟分离装置,或和吸排风机结合形成吸排油烟分离器复合体,或形成一吸排油烟分离器;在油烟分离器的下方接有一贮油槽和吸排油烟分离装置的护罩连接,用以贮存油烟分离后的油脂,其内有化油溶液,可将油脂分解去粘,油烟分离器的护罩内装有化油溶液的介质,附在护罩的内侧,可吸收化油溶液,将粘附在介质上的油脂分解去粘,流入贮油槽内再次被化油溶液分解,具有环保的功效;当吸排油烟分离装置设在垂直立板的下方时,垂直立板上的开口,可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的开口,其内侧为上圆下方或方形的排气腔道,此排气腔道的开口向下,此时贮油槽为一截面为U形的圆环形围桶,中央容置着吸排油烟分离装置,其下方为排气道,使用时油烟气经吸排气口入排气腔道,再经吸排油烟分离装置的分离和排出。
而现有的吸排油烟器则无以上的结构和功效。
为使能有保温节能的功效,本创作在燃烧器的外围设有截面为U形、圆环形的托槽套在燃烧器的外围或和燃烧器结合形成燃烧器复合体,并设置一圆筒形锅架(或锅架复合体)罩住燃烧器复合体,此时锅架的下端接在燃烧器复合体的托槽内,锅架上端接於抬面板,当锅具放在锅架上能形成封闭的燃烧空间,以防止燃烧热值的流失和热温、废气的弥漫,有节能的功效,且不影响厨房环境、空气品质和人体健康;为使本创作更有实用性、合理性和操作性,将燃烧器和托槽 结合后的燃烧器复合体,依其单边的截面形状可设为 形或 形或 形或 形或 形或 形以附合实际的需要,并在托槽内设有漏液孔,漏液经此流入燃烧器复合体下面的承盘内;锅架为上下开口、垂直、中空的圆筒状围体,在此锅架上沿所接的枱面板上面设以圆环形、垂直的圈围以形成复合型的枱面板,或在锅架上沿接以圆环形向内倾斜的围板以形成锅架复合体,此时锅架复合体以围板上接於枱面板,锅架或锅架复合体上有一疏排气孔以接疏排气管,疏排气管的他端接於贮油槽上,废气经此疏排。另将锅架或锅架复合体凸出於枱面板上,以形成凸出於枱面板的锅架和凸出於枱面板的锅架复合体。
而现有的炉灶燃烧器则无以上的结构和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本创作之外观图 图11、燃烧器复合体
图2、吸排油烟分离装置和 图11-1、托槽
贮油槽之外观图 图12、锅架
图3、本创作侧面图-1 图13、锅架复合体
图4、本创作侧面图-2 图14、复合型的枱面板
图5、贮油槽和排气道 图15、本创作侧面图-3
图6、油烟分离器 图16、凸出於枱面板的锅架
图7、吸排油烟分离器复合体 图17、本创作侧面图-4
图8、吸排油烟分离器 图18、凸出於枱面板的锅架复合体
图9、排气腔道透视图-1 图19、本创作侧面图-5
图10、排气腔道透视图-2
1、枱面板 14、排气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文城;郑春东;曾朝延,未经涂文城;郑春东;曾朝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51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称重的测量系统和测量装置
- 下一篇:差压动量流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