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芯光纤的光纤环行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5832.0 | 申请日: | 201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8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裴丽;温晓东;宁提纲;李晶;张婵;油海东;李超;王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26 | 分类号: | G02B6/26;G02B6/02;G02B6/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纤 环行器 | ||
1.基于多芯光纤的光纤环行器,其特征在于:该环行器包括多芯光纤,其中多芯光纤包括第一至第三光敏纤芯(41、42、43),分别刻写在第一至第三光敏纤芯(41、42、43)上的第一至第三闪耀光纤光栅(51、52、53);
第一光敏纤芯(41)和第二光敏纤芯(42)的边沿最近距离为h;第一闪耀光纤光栅(51)的成栅面与第一光敏纤芯(41)成θ角度,与第一光敏纤芯(41)和第二光敏纤芯(42)所处的平面垂直,并满足:0°<θ<45°;
第二光敏纤芯(42)和第三光敏纤芯(43)的边沿最近距离为h;第二闪耀光纤光栅(52)的成栅面与第二光敏纤芯(42)成θ角度,与第二光敏纤芯(42)和第三光敏纤芯(43)所处的平面垂直,并满足:0°<θ<45°;
第三光敏纤芯(43)和第一光敏纤芯(41)的边沿最近距离为h;第三闪耀光纤光栅(53)的成栅面与第三光敏纤芯(43)成θ角度,与第三光敏纤芯(43)和第一光敏纤芯(41)所处的平面垂直,并满足:45°<θ<90°;
第一光敏纤芯(41)的左端为该环行器的1端口(1),第二光敏纤芯(42)的右端为该环行器的2端口(2),第三光敏纤芯(43)的左端为该环行器的3端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芯光纤的光纤环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h满足:h≥10μm,且满足第一至第三光敏纤芯(41、42、43)均在多芯光纤的包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芯光纤的光纤环行器,其特征在于:
从该环行器1端口(1)输入的光信号沿第一光敏纤芯(41)传输至第一闪耀光纤光栅(51),并耦合至第二光敏纤芯(42)沿第二光敏纤芯(42)传输至2端口(2)输出;
从2端口(2)输入的光信号沿第二光敏纤芯(42)传输至第二闪耀光纤光栅(52),并耦合至第三光敏纤芯(43)沿第三光敏纤芯(43)传输至3端口(3)输出;
从3端口(3)输入的光信号沿第三光敏纤芯(43)传输至第三闪耀光纤光栅(53),并耦合至第一光敏纤芯(41)沿第一光敏纤芯(41)传输至1端口(1)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芯光纤的光纤环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至第三光敏纤芯(41、42、43)在多芯光纤截面内的排布方式为分别依次处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所述的第一至第三光敏纤芯(41、42、43)均对紫外光有光敏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芯光纤的光纤环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至第三闪耀光纤光栅(51、52、53)为Bragg闪耀光纤光栅、长周期闪耀光纤光栅、取样闪耀光纤光栅或啁啾闪耀光纤光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芯光纤的光纤环行器,其特征在于:
多芯光纤的纤芯数量不仅限于三个,即多芯光纤包括第一至第N光敏纤芯(41、42、43、……、4N),分别在第一至第N光敏纤芯(41、42、43、……、4N)上刻写第一至第N闪耀光纤光栅(51、52、53、……、5N),构成包括N个端口的环行器;
其中的N≥3,且为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58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