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品种桃叶珊瑚杂交育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6023.1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1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剑;孙起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品种 珊瑚 杂交育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人工杂交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花叶青木(Aucuba japonica Thunb.var.variegata,♀)×喜马拉雅桃叶珊瑚(Aucub himalaica,♂)进行人工杂交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桃叶珊瑚属植物均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以观叶、观姿和观果为主,耐阴性和耐寒性均较强,观赏价值较高。尤其是应用最广泛的花叶青木,叶片碧绿,带有金黄色斑点,观赏价值较高,是华东地区非常重要的耐阴常绿花灌木之一。桃叶珊瑚属植物种类在早春具有鲜红色的果序,如鲜红的玛瑙镶嵌在碧绿的叶片中,极为美观,是庭院中最出色的优良观赏树种之一。
花叶青木为常绿灌木,原产日本,叶对生,革质,边缘疏生锯齿,叶片油绿有光泽,无毛,表面布满金黄色斑点,雌雄异株,花瓣暗红色,花小,浆果状核果,鲜红色,花期3月,果熟期翌年2-3月。喜马拉雅桃叶珊瑚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羊皮纸质或薄革质,叶脉显著下凹,下面隆起,被粗毛,侧脉未达叶缘即网结;雄花序为总状圆锥花序,生于枝顶,花期3月,果期3-4月,熟后深红色。二者经多年栽培及扦插繁殖,性状稳定。
目前,在园林中常用的桃叶珊瑚属植物种类只有花叶青木一种,没有见到有关该属植物杂交育种方面的报道。
本发明通过桃叶珊瑚属内种间杂交,获得桃叶珊瑚属植物新品种,能够增加桃叶珊瑚属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种类的数量,同时,也能增加园林观赏植物新的种类,丰富园林观赏植物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桃叶珊瑚属植物花叶青木(♀)×喜马拉雅桃叶珊瑚(♂)进行人工杂交育种方法。并获得杂交种子和杂交种幼苗。
技术方案
选择引种多年,观赏性状较好,耐阴性和耐寒性均较强,并能够正常开花结果的杂交亲本进行杂交。杂交组合为花叶青木(♀)×喜马拉雅桃叶珊瑚(♂)。在3月中旬的下午3时以后,采集已套袋,并已到盛花期的喜马拉雅桃叶珊瑚雄花序,放至室内阴干,取得花粉,并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上午8-10时,对已提前套袋,并已到盛花期的花叶青木雌花序进行授粉,之后迅速套袋;在首次授粉的1-2d内,重复授粉3-4次,提高授粉成功率;套袋2周后去袋;翌春3月上中旬,种子成熟,采集并播种,获得杂交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用的母本花叶青木来源于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扦插植株,苗龄11年;父本喜马拉雅桃叶珊瑚于上世纪80年代早期从湖北西部引进,树龄15年左右;父母本均生长正常并开花结果。
在2003年3月30日进行了花叶青木(♀)×喜马拉雅桃叶珊瑚(♂)的杂交育种工作。在花序开始明显伸长,花瓣没有开放前,对雌雄花序进行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粘附。当观察到雄花序的大部分花瓣开放时,于下午3时以后,采集父本的雄花序,于室内阴干,取得花粉,并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在上午8-10时,取冷藏保存的花粉授与已在开花盛期,并已套袋保护的花叶青木雌花序上,授粉后,立即套袋,并在1-2d内,重复授粉3-4次,以提高授粉成功率。授粉2周后去袋,进行正常的栽培管理。
翌年春季3月上中旬,观察到杂交母本上的果实开始转为深红色时,开始采收母本花序上的果实,里面即有一粒种子。采后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即可带外面红色的假种皮进行播种,采用普通的疏松田园土进行播种,种子上面覆土1cm,注意遮阴保湿。播后60天后,开始逐渐出苗,进行正常的幼苗养护管理。幼苗展开真叶后,部分单株出现了显著的杂交种特征,叶脉下凹,在背后隆起,在叶片边缘网结,与喜马拉雅桃叶珊瑚类似,叶片较喜马拉雅桃叶珊瑚稍大,而小于花叶青木;叶片表面有稀疏的金黄色斑块,与花叶青木近似;叶质近革质,较父母本要坚挺;综合以上特征,其暂定名为“绿星”。该杂交种叶型、叶色和叶面上的斑点等特征与父母本有显著区别,和父母本的形态特征比较如下表(见下一页):
父母本与杂交种性状比较
“绿星”桃叶珊瑚的主要形态特征是:叶片深绿,革质,略有光泽,挺直,叶片表面略皱缩,叶脉在表面下凹,在叶背隆起,并在叶缘网结;叶片表面有略稀疏的金黄色或黄色斑块,叶片大于父本而小于母本,长势介于父母本之间,具显著的杂种特征。目前,已有一株杂种苗开始结实,种子形态与母本有显著差别,杂交种“绿星”果实(带一层假种皮种子)近球形,母本花叶青木的种子呈长圆形。
对杂交种“绿星”幼苗进行进一步培育,育成大苗,并对大苗进行扦插繁殖,扩大杂交种数量。在扦插过程中,杂交种“绿星”的主要观赏部位-叶片,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异和返祖现象,性状稳定,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从2004年开始露地栽培,经过冬季-10℃低温时,没有受冻害症状,其父母本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冻害症状,杂交种表现出较强的耐寒性,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6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