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MOLED的像素电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6068.9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2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金正学;文东星;洪宣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moled 像素 电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结构,具体的讲是AMOLED的像素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AMOLE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的基本的像素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了2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构成的基本的AMOLED结构。在有机发光元件D上连接驱动晶体管T2,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驱动晶体管T2的电流量通过开关晶体管T1的源极输入的数据电压信号DATA来控制。电容C连接在驱动晶体管T2的源极和栅极之间用于在一定时间内维持所需的电压。开关晶体管T1的源极和数据线连接。在图1的电路中,开关晶体管T1根据其栅极上输入的扫描信号SCAN而导通,数据电压信号DATA通过开关晶体管T1输入到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上,再通过驱动用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使有机发光元件D发光。
传统的AMOLED像素电路没有考虑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只是为了点亮有机二极管。随着使用者对视觉效果要求的提高,目前量产的AMOLED发光面板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显示效果,但这种发光面板存在结构复杂、价格高等问题,因此也限制了AMOLED发光面板的普及和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MOLED的像素电路结构,能够提供良好的显示效果,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本发明AMOLED的像素电路结构,具有开关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端分别连接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开关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驱动晶体管的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源和发光元件,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电源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电容,还包括有初始化晶体管,初始化晶体管的栅极和初始化端同时连接初始化信号,初始化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电容。
开关晶体管是根据扫描信号导通,通过驱动晶体管为发光元件输入数据信号。但通常在连接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电源输入端之间的电容上存储有以前的残余电荷,会对输出的数据信号产生影响,降低发光元件的显示效果。因此设置初始化晶体管,先通过初始化信号对电容上的残余电荷初始化,用额定的电压值初始化像素电路后,再导通开关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输出正确的数据信号,保证显示效果。本发明电路中所有的晶体管的结构均是对称的,因此各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是可以互换的。
优选的一种方案为,所述的晶体管均为薄膜晶体管(TFT)。薄膜晶体管的作用是使AMOLED屏幕上的每一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从而使AMOLED屏幕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的显示。因为AMOLED屏幕的每个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自身上的TFT来控制,是有源像素点,因此不但速度可以极大提高,而且对比度和亮度也大大提高了,同时分辨率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同时薄膜晶体管还具有低压应用、低驱动电压和能耗低的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测试得知,本发明的AMOLED的像素电路结构,能够提供良好的显示效果,并且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同时还具有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等特点。
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AMOLED的像素电路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AMOLED的像素电路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工作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AMOLED的像素电路结构,具有开关晶体管T1和驱动晶体管T2,开关晶体管T1的栅极和数据端分别连接扫描信号SCAN和数据信号DATA,开关晶体管T1的输出端连接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驱动晶体管T2的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源VDD和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发光元件D,在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和电源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还包括初始化晶体管T3,初始化晶体管T3的栅极和初始化端同时连接初始化信号INIT,初始化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其中所述的晶体管均为薄膜晶体管(TF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60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