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联苯肼酯的超低容量液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6588.X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唐卫;黄华;卢镇;王群利;朱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25/06 | 分类号: | A01N25/06;A01N47/24;A01N41/02;A01N43/90;A01N47/40;A01N51/00;A01N43/40;A01N53/08;A01P7/0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邓晓安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联苯 容量 液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含有联苯肼酯的超低容量液剂。
背景技术
超低容量液剂是适用于超低容量喷雾使用的农药制剂,超低容量喷雾是伴随超低容量喷雾器械的出现而产生的一项先进的农药施用新技术,因其雾滴为细度均匀的油性雾滴,易粘附在农作物上,雾滴飘逸损失小,所以农药利用效率高。与常规喷雾施用的农药制剂相比,它具有以下特性:
1.喷雾量低,60~330mL/亩,是常规喷雾用量的数百分之一;
2.雾滴细,超低容量液剂粒径范围20~100μm,而常规雾滴直径200~600μm,药液的覆盖率高,渗透性好,药效高;
3.喷雾药液浓度比常规喷雾高数百倍,工效高数十倍;
4.常规喷雾药液以水作载体,而超低容量用以高沸点油质性溶剂作载体,更耐雨水冲刷,药效期长;
5.安全性高,超低容量油剂对作物安全,其有效成分不采用剧毒和高毒农药,对人也是相对安全的。
联苯肼酯,化学名称:3-(4-甲氧基联苯基-3-基)肼基甲酸异丙酯,属联苯肼类杀螨剂,联苯肼酯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用杀螨剂。其作用机理为对螨类的中枢神经传导系统的一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独特作用。其对螨的各个生活阶段有效,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击倒活性(48~72h),且持效期长。持效期14d左右,推荐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对寄生蜂、捕食螨、草蛉低风险。用于苹果和葡萄防治苹果红蜘蛛、二斑叶螨和McDaniel螨,以及观赏植物的二斑叶螨和Lewis螨。
作为活性成分(II)之一的炔螨特,化学名称:2-(4-特丁基苯氧基)-环己基丙-2-炔基亚硫酸酯,炔螨特效果广泛,能杀灭多种害螨,还可杀灭对其它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的害螨,不论杀成螨、若螨、幼螨及螨卵效果均较好,在世界上被使用了三十多年,至今未见抗药性的问题。炔螨特具有选择性,对蜜蜂及天敌较安全,残效持久,毒性很低,对人畜及自然环境危害小,是综合防治的理想杀螨剂。
作为活性成分(II)之二的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它是由一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组成,活性物质为AVERMECTIN,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喷施叶表面可迅速分解消散,渗入植物薄壁组织内的活性成份可较长时间存在于组织中并具有传导作用,对害螨和植物组织内取食危害的昆虫有长残效性。主要用于家禽、家畜体内外寄生虫和农作物害虫,如寄生红虫、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和有害螨等。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的是它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γ-氨基丁酸,而γ-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螨类成、若螨和昆虫与幼虫与药剂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它的致死作用较慢。但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虽有直接杀伤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小。
作为活性成分(II)之三的啶虫脒,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基)甲基]-N-氰基-N-甲基乙酰胺,氯代烟碱类杀虫剂。该药剂具有杀虫谱广、活性高、用量少、持效长又速效等特点,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卓越的内吸活性。对半翅目(蚜虫、叶蝉、粉虱、蚧虫、介壳虫等)、鳞翅目(小菜蛾、潜蛾、小食心虫、纵卷叶螟)、鞘翅目(天牛、猿叶虫)以及总翅目害虫(蓟马类)均有效。由于啶虫脒作用机制与目前常用杀虫剂不同,所以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拟作虫菊酯类有抗性的害虫有特效。
作为活性成分(II)之四的吡虫啉,化学名称:1-(6-氯吡啶-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作为活性成分(II)之五的烯啶虫胺,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基二胺,烟酰亚胺类,是日本继吡虫啉、啶虫咪之后开发的又一种新型产品。具有卓越的内吸性、渗透作用、杀虫谱广、安全无药害。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白粉虱、蚜虫、梨木虱、叶蝉、蓟马的换代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65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含鸟嘌呤的核酸适体及其应用
- 下一篇:制备1,2-戊二醇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