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电气柜柜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7341.X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1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赖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信赖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6 | 分类号: | H02B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4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电气 柜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柜,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电气柜柜门结构。
背景技术
电气柜一般由固定的柜体和可抽出的部件两大部分组成。柜体一般由主母线室、电缆室、断路器室、控制仪表组成,各个隔室应用金属板隔开并配独立接地。其外壳由进口开关柜专用覆铝锌钢板经CNC机床加工多重折弯成形后用螺栓拼装而成,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
为了保证电气柜设备的正确操作,防止和杜绝操作事件的发生,电气柜设备必须具备“五防”功能要求。“五防”是指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点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防止带接地线/开关合断路器、负荷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现有技术中的电气柜一般需要打开柜门操作控制打开或闭合器件开关,费事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气柜柜门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电气柜柜门结构,包括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上设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上还设有覆盖在通孔上且大小与通孔相适配的挡板,每个通孔上方均设一转轴,挡板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柜门上;每个通孔下方均设一挡板闭合用槽,该挡板闭合用槽内嵌入磁铁,挡板的另一端开设一配合孔,挡板闭合时,挡板采用一圆盘头铁插销通过配合孔插入挡板闭合用槽并与磁铁吸附固定;所述柜门的左右两侧近通孔处各设一挡板开启用槽,该挡板开启用槽内嵌入磁铁,挡板开启时,挡板采用圆盘头铁插销通过配合孔插入挡板开启用槽并与磁铁吸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置于柜门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上还设有拉手。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闭合用槽与转轴大致在一条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开启用槽与转轴大致在一条水平线上。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可通过挡板和通孔对电气柜内的断路器开关进行隐藏,而在操作时,只需开启挡板露出通孔就可以对断路器进行操作,无需打开柜门,结构简单、操作安全,能够有效防止误操作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挡板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柜门的侧视图。
参见图1至图3,1为柜门;2为通孔;3为挡板;4为转轴;5为挡板闭合用槽;6为圆盘头铁插销;7为挡板开启用槽;8为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柜门1,柜门1上设有两个通孔2,每个通孔2上还设有覆盖在通孔2上且大小与通孔2相适配的挡板3,每个通孔2上方均设一转轴4,挡板3的一端通过转轴4活动连接在柜门1上。
每个通孔2下方均设一挡板闭合用槽5,该挡板闭合用槽5内嵌入磁铁,挡板3的另一端开设一配合孔,挡板3闭合时,挡板3采用一圆盘头铁插销6通过配合孔插入挡板闭合用槽5并与磁铁吸附固定;柜门1的左右两侧近通孔2处各设一挡板开启用槽7,该挡板开启用槽7内嵌入磁铁,挡板3开启时,挡板3采用圆盘头铁插销6通过配合孔插入挡板开启用槽7并与磁铁吸附固定。
挡板3置于柜门1的外侧面上,挡板3上还设有拉手8。
挡板闭合用槽5与转轴4大致在一条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上,挡板开启用槽7与转轴4大致在一条水平线上。
本发明可通过挡板3和通孔2对电气柜内的断路器开关进行隐藏,平时无需操作断路器时,将挡板3闭合,挡板3通过圆盘头铁插销6和磁铁的磁力吸引而牢牢固定在柜门1的挡板闭合用槽5上;而在需要操作断路器时,只需开启挡板露出通孔就可以对断路器进行操作,即拔出圆盘头铁插销6、通过拉手8转动挡板3、并将挡板3通过圆盘头铁插销6和磁铁的磁力吸引而牢牢固定在柜门1的挡板开启用槽7上,无需打开柜门,结构简单、操作安全,能够有效防止误操作事件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信赖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信赖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73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蠕变铝包钢架空导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联合培训系统的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