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蛭素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7887.5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6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荆凡波;隋忠国;徐文;刘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38/58;A61K47/42;A61P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王倩倩 |
地址: | 266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蛭 素白 蛋白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水蛭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该水蛭素白蛋白纳米粒主要由水蛭素、白蛋白、脱水剂、交联剂组成。制备方法为改造的去溶剂化‑交联法。本发明制备的水蛭素白蛋白纳米粒在体内具备缓释功能,可延长药物的体内循环时间,粒径在160nm左右,能延长水蛭素在体内的半衰期,提高疗效,提高了水蛭素的生物利用度,而且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易降解,包封率及载药量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蛭素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蛭素是水蛭中主要的有效抗凝血成分。水蛭为环节动物水蛭科水蛭(Hirudoaipponica Whitman)和蚂蝗(Whitmaniapigra uhitman)或柳叶蚂蝗(Whitmaniaacranulaata Whitman)等的全体。水蛭素为一种氨基酸多肽由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抗凝活性。其N端含有3个二硫键,是核心区域,具疏水性,是凝血酶的活性位点。尾部C端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为阻止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的识别位点,产生抗凝作用。中部是水蛭素与凝血酶结合的催化位点。63位酪氨酸的硫酸化提高了水蛭素与凝血酶的结合能力,增强了其抗凝作用的特异性。通过系统查阅了有关水蛭素剂型研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文献报道,发现水蛭素的抗凝和抗血栓作用存在着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水蛭注射液半衰期短,水蛭素从血浆消除较快,其消除半衰期在多数动物种属不到1h。若能研制出水蛭素缓释制剂,延长水蛭素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从而达到更高的治疗效果,这无疑是水蛭素制剂的一大突破性进展。
临床研究表明水蛭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有:(1)抗凝作用:水蛭中发现了多种物质,它们在凝血机制的不同环节起抑制作用,如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变异体家族、凝血因子Xa抑制剂antistasin、ghilanten;凝血因子VIII抑制剂;血小板糖蛋白抑制剂decorsin、ornatin;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剂Calin、Lapp等;(2)抗血栓作用:血管内血栓的形成,最根本的过程是由凝血酶引起的凝血作用。水蛭有直接溶解血栓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与血浆中游离的凝血酶结合,还可中和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故水蛭素对各种血栓病有效,尤其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作用显著;(3)抗肿瘤作用:水蛭的高抗凝作用作用有利于抗癌药理活性物质(如锰、镁、锌等元素)及免疫活性细胞侵入癌组织而杀伤癌细胞;(4)降血脂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水蛭能显著降低高脂动物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5)对脑血肿、皮下血肿作用:实验证明,凝血酶是神经毒性介质之一,低剂量能保护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免受低血糖、缺血等损伤导致的细胞死亡,大剂量则可导致脑水肿,脑细胞不可逆损伤及脑细胞凋亡。目前该药临床主要用于抗凝抗血栓,其他临床应用较少。
水蛭素在体内半衰期短,导致该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大大影响了水蛭素的治疗效果。水蛭素制剂工艺问题是制约水蛭素深入研究的主要障碍,如何通过制剂新技术延长水蛭素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是对水蛭素进行深入研究的关键。水蛭素作为一种长期使用的药物,临床需要一种给药次数少、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制备简单的有利于患者使用的制剂。
纳米粒(nanoparticles)是利用天然高分子或合成的化学物质为载体制成的载药微粒,直径10~1 000nm,当纳米粒的尺度达到纳米数量级时,由于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可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纳米粒具有靶向性,能直接向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靶结构输送药物,同时具有缓释、保护药物、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78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