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8078.6 | 申请日: | 201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吉士汽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3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消音效果良好的消音器。
背景技术
消音器是指根据声音的吸收、反射和干扰等原理制造的,用以降低声源辐射的噪声。汽车在启动和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废气通过排气管被高速的排出去,由于排气管一般由口径较小的圆柱管制成,高速流过的废气在排出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噪音。
为消除该种噪音,现有的消音器多通过在中空圆柱管的外壁上开设多个小孔以形成消音器,如公告号为CN2392916Y公开的中国专利,其通过在柱形筒体底部均匀排列小孔,并在柱形筒体外表面设置吸波棉以达到吸声的效果。然而该种消音器的吸音效果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当气流沿着柱形筒体横向传输时,开设在柱形筒体上的圆形孔不能使得气流有效地径向传播以使得气体通过该圆形孔被吸波棉吸收,达到消音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消音效果良好的消音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消音器,其包括圆柱形中空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消音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外表面平滑,所述消音部外表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多个半圆形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包括直径边以及弧形边,所述弧形边向内延伸有圆弧部。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器还包括包覆于所述消音部外表面的消音层。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层为玻璃棉层、矿渣棉层、多孔纤维层或聚酯纤维层。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部与所述消音部外表面夹角为15°至30°。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消音器,其包括圆柱形中空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消音部,所述消音部包括中间段、第一端部与中间段之间的第一消音段、第二端部与中间段之间的第二消音段;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与中间段外表面平滑,所述第一消音段与第二消音段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多个半圆形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包括直径边以及弧形边,所述弧形边向内延伸有圆弧部。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器还包括包覆于所述消音部外表面的消音层。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层为玻璃棉层、矿渣棉层、多孔纤维层或聚酯纤维层。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部与所述消音部外表面夹角为15°至30°。
本发明通过在消音器外表面部分形成向内凹陷的凹陷部,该凹陷部为半圆形,其圆弧边向内延伸有圆弧部,源源不断传输过来的高速气流一方面被圆弧部阻挡而速度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凹陷部空隙内的压力差作用,在空隙内形成真空回吸,高速气流被有效地排出消音器筒体而被消音层吸收,使得本发明消音器的消音效果良好,且结构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消音器一实施例中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消音器应用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消音器另一实施例中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消音器一实施例中立体结构示意图。消音器包括圆柱形的中空筒体10,筒体10被划分为第一端部11、第二端部12以及位于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之间的消音部13。第一端部11与第二端部12外表面平滑,消音部13外表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多个凹陷部130。凹陷部130呈半圆形,包括直径边1301以及弧形边1302,弧形边1302向内延伸有圆弧部1303,圆弧部1303与消音部13外表面形成空隙。
如图2、图3所示,图2为图1所示消音器应用时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位的放大图。图2中,消音器筒体10的第一端部11密封连接进气管道1、第二端部12密封连接出气管道2,消音部13外表面包覆有由消音材料制作而成的消音层3,消音材料可为玻璃棉、矿渣棉、多孔纤维、聚酯纤维等。图2、图3中箭头方向为气流方向,高速气流经由进气管道1和第一端部11后进入消音部13内,高速气流经过圆弧部1303时被阻挡,此时圆弧部1303具有降低气流速度的作用;同时高速气流绕过圆弧部1303继续向前传输,使得空隙内气压减小,形成近似真空状态,因此源源不断传输过来的高速气流一方面被圆弧部1303阻挡而速度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空隙内的压力差作用,在空隙内形成真空回吸,高速气流被有效地排出消音器筒体10内部而被消音层3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吉士汽配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鄞州吉士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8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伸缩式触摸笔疲劳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