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的永磁操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9241.0 | 申请日: | 201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3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良;庄小奕;何平;王春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北科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6 | 分类号: | 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真空 断路器 永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用的永磁操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直动式永磁操动机构高压真空断路器,多为三相分动式的断路器,而很少有三相联动式的断路器。这是因为三相联动式的直动式永磁操动机构高压真空断路器,其要求的合闸功和合闸保持力往往较大,因此,普通的单永磁机构的操动机构就难以适应了。而单靠增加永磁机构的结构尺寸来增加保持力的方法,又提高了制造难度和降低了永磁机构动作的灵敏性,不仅不适应快速合分闸的要求,而且还造成了断路器的结构臃肿和配套电源笨重昂贵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用在三相联动式的直动式高压真空断路器上的永磁操动机构。这种永磁操动机构,即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操动机构的合闸功和合闸保持力,又可以保持单个永磁机构尺寸较小、动作灵敏的特点。从而避免了单靠增加永磁机构结构尺寸的方法带来的断路器结构臃肿和配套电源笨重昂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的永磁操动机构,该永磁操动机构有一个类似“卅”字形的机构支架,而为了增加强度,整个“卅”字形的支架焊装在另一块铁板上。在机构支架的两个侧壁及中间隔板的上部各有一个孔,孔上装有轴承。轴承上穿有一根花键轴,花键轴上装有两个分合闸驱动拐臂和一个输出拐臂,而在位于支架外侧的花键轴上装有拉簧拐臂。这些轴承、花键轴、分合闸驱动拐臂、拉簧拐臂和输出拐臂等构成了永磁操动机构的传动机构。其中输出拐臂还联接有一根可以调节长短的活动联杆,在“卅”字形的机构支架中部的横向支架板上,吊装着两个永磁机构,每个永磁机构的输出顶杆从横向支架板中部的孔中向上伸了出来,并通过一个两端带有正反扣螺纹的螺杆及联接头和一个固定连杆,与各自的分合闸驱动拐臂联接起来。而拉簧拐臂上联接有分闸弹簧,分闸弹簧的另一端挂在了永磁操动机构支架的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永磁操动机构采用双永磁机构以后,由于大幅度地提高了操动机构的合闸功和合闸保持力。因此,它可以用作三相联动式的直动式高压真空断路器的操动机构,从而开发出新的断路器种类和规格。
2)由于每个永磁机构仍然保持了结构尺寸较小、动作灵敏的特点,因此,这种操动机构仍然可以用在具有精确快速控制要求的系统中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的永磁操动机构有一个类似“卅”字形的机构支架1,而为了增加支架1的结构强度,整个“卅”字形的支架1焊装在了另一块铁板上。在机构支架1的两个侧壁及中间隔板的上部各有一个孔,孔上装有轴承5。轴承5上穿有一根花键轴2,花键轴2上装有两个分合闸驱动拐臂3、拉簧拐臂6和一个输出拐臂11。这些轴承5、花键轴2、分合闸驱动拐臂3、拉簧拐臂6和输出拐臂11等构成了永磁操动机构的传动机构。其中输出拐臂11还联接有一根可以调节长短的活动联杆10,而拉簧拐臂6上联接有分闸弹簧8,分闸弹簧8的另一端挂在了永磁操动机构支架的侧壁上。在“卅”字形的机构支架1中部的横向支架板上,吊装着两个永磁机构9,永磁机构9的输出顶杆从横向支架板中部的孔中向上伸了出来,并通过一个两端带有正反扣螺纹的螺杆7及联接头和一个固定连杆4,与分合闸驱动拐臂3联接起来。永磁机构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它可以是双稳态型的永磁机构,也可以是单稳态型的永磁机构;而永磁机构内部的线圈,即可以是双线圈方式的,也可以是单线圈方式的。这种结构形式的永磁机构在很多专业刊物上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设计计算。而花键轴2上的拉簧拐臂6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每一个拉簧拐臂6上可以联接一根分闸弹簧8,也可以联接两根分闸弹簧8。
该永磁操动机构的底部有四个安装孔,安装时,利用其将永磁操动机构固定在断路器上。再将永磁操动机构的活动联杆10联接到断路器上的极柱拐臂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北科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鞍山北科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9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