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影控制机器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9528.3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1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高雨浩;王士锋;傅沁宜;丁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A63J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皮 控制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自由度表演性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皮影控制机器人。
背景技术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的传统民间戏曲形式。
它是让观众通过白色的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用唱腔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由民间艺人手工制成的皮制品,夸张而幽默,其人物的工艺制作效果,使人赏心悦目。凭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皮影戏吸引了从古代到今天的人们,如今也在影视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使得其能够顺利地发展延续下去。
然而,通过影视的手法表现皮影戏,使其布幕以及皮影人的韵味和表演氛围大大衰减,无法有效地继承传统皮影戏中的艺术效果。而皮影戏的表演又对艺人要求十分高,一个皮影人,要用数根竹棍操纵,艺人需要手指灵活,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表演复杂,艺人负担重,这使得技术的传承上存在较大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影控制机器人,通过机电一体化控制,使皮影戏的表演更加简单,减轻艺人的负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皮影控制机器人,包括实现水平移动控制的螺旋传动机构、实现竖直移动控制的曲柄滑块机构、实现手臂动作模拟的开环机械手结构、将机械手动作传递至皮影人手臂的平行四边形机构,螺旋传动机构的异形螺母5和曲柄滑块机构的竖直运动电机固定架6连接,曲柄滑块机构的竖直滑块11和开环机械手结构的左部支架12、右部支架37连接,开环机械手结构的各机械手连杆和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连杆相铰接,连杆分置在不同竖直平面内,皮影人41左腕伸出的左腕水平轴23、左肘伸出的左肘水平轴24、腰部伸出的腰部水平轴25、右肘伸出的右肘水平轴26、右腕伸出的右腕水平轴27与平行四边形机构相应的连杆相连,从而将控制点运动传递至皮影人相应关节。
所述的螺旋传动机构包括水平运动电机39,水平运动电机39通过联轴器带动螺杆3转动,螺杆3上设有异形螺母5,异形螺母5配置在水平滑轨4内,通过水平滑轨4、异形螺母5将转动转换为平动。
所述的曲柄滑块机构包括竖直运动电机7,竖直运动电机7通过联轴器带动曲柄8转动,曲柄8通过曲柄连杆9和竖直滑块11连接,竖直滑块11配置在竖直滑轨10内,异形螺母5通过竖直运动电机固定架6与竖直运动电机7、竖直滑轨10进行固连,通过曲柄连杆9、竖直滑轨10、竖直滑块11将转动转换为平动。
所述的开环机械手结构包括左部支架12、右部支架37,竖直滑块11上固连左部支架12、右部支架37以及支架上固连的左大臂电机13和右大臂电机36,左大臂电机13和右大臂电机3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分别固连左大臂机械手14和右大臂机械手35,左大臂机械手14和右大臂机械手35上再分别固连左小臂电机15及右小臂电机34,左小臂电机15及右小臂电机3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分别与左小臂机械手16和右小臂机械手33固连。
所述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保持竖直的左肩竖直连杆19、保持竖直的右肩竖直连杆30、与皮影人41左腕处伸出的左腕水平轴23相连接的左腕竖直连杆21、与皮影人41右腕处伸出的右腕水平轴27相连接的右腕竖直连杆28、与皮影人41腰部伸出的腰部水平轴25相连接的腰部竖直连杆22,左肩竖直连杆19、左腕竖直连杆21、右腕竖直连杆28、右肩竖直连杆30分别与大臂机械手14、左小臂机械手16、右大臂机械手35、右小臂机械手33连接,将机械手末端的相对位置复制至皮影人41左、右手腕,另加左肘竖直连杆20分别与皮影人41左肘处伸出的左肘水平轴24以及左小臂机械手16连接,右肘竖直连杆29分别与皮影人41右肘处伸出的右肘水平轴24以及右小臂机械手33连接,消除机械手逆运动学解的不唯一性,在竖直连杆之间增加与相应手臂等长的左小臂辅助连杆17、左大臂辅助连杆18、右大臂辅助连杆31、右小臂辅助连杆32,分别与相应的竖直连杆相连,消除平行四边形机构的异形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9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