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用途高温高效节能型旋流除尘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0070.3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范雪峰;束云峰;钱义龙;陆文剑;金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26 | 分类号: | B04C5/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高温 高效 节能型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流除尘器,应用于钢铁行业例如焦化厂对干熄焦烟气进行除尘、烧结厂的烧结机机头机尾产生的废气进行除尘和球团链篦机回转窑或竖炉的烟气进行除尘,甚至还适用于电厂收集粉煤灰的除尘。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之理,旋流除尘器也称旋风除尘器,其是由设在除尘箱箱体内的数十成百乃至上千个旋风器集合而成的,每个旋风器包括安装在除尘箱箱体内的下托板上的旋风子和置于旋风子上的导向器(又称离心导叶)以及插配在导向器上的下端伸展到旋风子中而上端探入于除尘箱箱体的回风腔中的并且与除尘箱箱体的上托板固定的导气管。从干熄焦炉、烧结机或球团链篦机回转窑中排出来的烟气经过除尘器上设置的进风口进入箱体,烟气通过旋风器除尘后经由回风口回到炉中,烟尘落入箱体底部设置的出灰斗中进行保存。传统的除尘器采用立式旋风器,工作时烟尘混合气体经由旋风器下端进入旋风器,在旋风子的带动下,混合气体螺旋上升,烟尘与旋风器内壁碰撞而沉降,而后由出灰斗进行收集,则气体得到净化。由于国际市场环境的因素,矿石价格年年攀高。国内各大钢铁企业为了控制成本,由原先从进口富矿变为采购贫矿。这样其冶炼温度提高了100~200℃,这个温度是传统除尘器难以承受的;且粉尘的浓度和粒度范围扩大,而立式旋风器对细小颗粒的分离效果较显著,而对于较大的烟尘颗粒则显得力不从心;为了达到除尘效果,则需要将烟气循环多次,这样一来浪费了能源;且较大的烟尘颗粒碰撞内壁及旋风子会对其造成磨损,旋风器的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除尘效率高,节约能源,耐热温度高的旋流除尘器。
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加以实现:一种多用途高温高效节能型旋流除尘器,包括除尘箱箱体,该除尘箱箱体内由上、下托分隔成有进、回风腔和下箱腔,并且在该除尘箱箱体的侧部构成进、出风口,进风口与进风腔相通,而出风口与回风腔相通,除尘箱箱体的底部延伸构成有与所述下箱腔相通的出灰斗;一组立式旋风器,至少一套用于对所述的立式旋风器实施风量调节的旋风器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的除尘器还包括卧式除尘器,所述卧式除尘器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在前、后盖板之间设置一组卧式旋风器,所述卧式旋风器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及卧式叶轮,在卧式除尘器与进风口之间设置风量调节器,所述风量调节器包括挡板、风道及驱动装置,在在风道上设置导向挡板方向的导向槽,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上托上并与挡板相连接。
所述的风量调节器将卧式旋风器等分为3-5份。
所述的除尘器还包括导向支架,导向支架设置在风道顶端,在导向支架上设置连接挡板与驱动装置的连杆。
所述的固设在除尘箱箱体的上托上并且在所述的回风腔(14)内与所述的挡板(411)联结的驱动装置为电液推杆式、液压油缸式或气缸式的驱动装置。
所述的风道为矩形状风道。
所述的卧式叶轮为铬合金叶轮。
所述除尘器利用单片机和PLC进行控制。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设置了卧式除尘器对烟尘进行预处理,将颗粒较大的烟尘分离,立式旋风器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除尘效率大幅度提升,能源得以节约;且使用铬合金叶轮使旋风器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且采用单片机和PLC双控制,令用户可以选择手动输入以调整除尘器的工作风量,也可以通过自动信号输入通过闭环反馈实现自动化调节,同时,除尘器的耐热性能也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00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元件及其制法
- 下一篇:一种铝基铅及铅合金复合阳极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