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充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0757.7 | 申请日: | 201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8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17/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其电源耗尽需要接电来补充电能时,使用者可将电子产品经由传输线以及插头连接于插座,或者将电子产品经由传输线连接至电脑,以获取电能。但上述现有的电子产品,只能利用传输线以及插头等有线方式进行充电,使用及携带上并不方便。
因此即有所谓无线充电装置的产生,当电子产品被置放于无线充电装置表面时,无线充电装置所蓄存的电力可以无线方式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但无线充电装置内部的线圈组与电子产品的线圈组需互相对齐,且距离需维持恒定,太远或太近都将影响充电的效能,甚至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形发生,若使用者欲于移动交通工具内、家具表面等容易产生震动的地方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如何避免无线充电装置因震动过大而产生位移或损坏等问题即成为重要的课题。
以下将说明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请先参照至图1以及图2,图1是一种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一种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无线充电装置1包括壳体11、电源电路12、支架13、四滚轮14以及第一线圈组15。其中壳体11包括上盖11a以及底座11b,上盖11a包括平台11aa。
其中支架13设置于底座11b内部,四滚轮14分别设置于支架13的四角落,第一线圈组15则设置于支架13上。
接下来将说明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的运行流程。当使用者将具有第二线圈组的电子产品置放于平台11aa时,第一线圈组15受第二线圈组吸引而与其互相对齐,当电子产品移动时,第一线圈组15可通过四滚轮14随同第二线圈组一起移动。
当无线充电装置1连接电源后,电源电路12将电能传递至第一线圈组15,第一线圈组15通电后即产生磁场,第二线圈组受第一线圈组15影响而产生电流,即能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前述的无线充电装置1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当无线充电装置1被应用于容易产生震动的物体,例如汽车内部时,无线充电装置1并无任何结构可以维持第一线圈组15与平台11aa的距离,也无法吸收来自车体的震动能,第一线圈组15即会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于无线充电装置1内部上下晃动而影响充电效能,更可能因为震动程度过大而损坏。
因此需要一种改良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克服现有无线充电装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震动能并维持第一线圈组位置的无线充电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一壳体,包括:
一容置空间;
一支撑部,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以及
一开口侧;
一承载装置,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位于该支撑部上方,该承载装置包括:
一承载片;
一第一弹性元件,位于该承载片的一侧,包括:
一第一连接部,延伸自该承载片的该侧,并与该支撑部接触;
一第一弹片,延伸自该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且其末端突伸显露于该容置空间外;以及
一第二弹片,延伸自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且其末端突伸显露于该容置空间外;以及
一第二弹性元件,位于该承载片的另一侧,包括:
一第二连接部,延伸自该承载片的该另一侧,并与该支撑部接触;
一第三弹片,延伸自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且其末端突伸显露于该容置空间外;以及
一第四弹片,延伸自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且其末端突伸显露于该容置空间外;以及
一第一线圈组,固设于该承载片的一上表面;
其中,当该壳体的该开口侧被固定至一物体的一第一表面时,该支撑部抵顶该第一弹性元件的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弹性元件的该第二连接部,使得该第一弹片、该第二弹片、该第三弹片以及该第四弹片被该物体的该第一表面推抵而产生形变,以形成一平衡支撑力用以维持该第一线圈组与该物体的该第一表面的距离。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当一具有一第二线圈组的一电子装置被置放于该物体的一第二表面时,该第二线圈组对该电子装置充电。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固设于该承载片的一下表面。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一固接于该电路板的连接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壳体更包括一缺口,该连接器显露于该缺口,以连接一电源。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电路板将来自该电源的电能传输至该第一线圈组,以产生一磁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07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