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哑铃型仿生纤维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1907.6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马云海;佟金;向伟;王宝刚;陈东辉;方文利;李俊聪;黄晗;姜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34 | 分类号: | D02G3/34;D06M13/144;D06M11/38;D06M15/59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25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哑铃 仿生 纤维 生产 方法 | ||
1.一种哑铃型仿生纤维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将黄麻纤维或棉纤维或竹纤维置于1∶1配比的苯甲醇溶液中15小时,其后用溶液浓度为17g/L的氢氧化钠浸泡纤维材料1小时做碱处理;
然后再置于温度为100℃的烘干箱中烘干;
将上述预制的纤维材料经过卧式纤维编织机,使纤维基于直径为1mm的细铜丝缠绕,通过控制收线速度与缠绕转速,增大亚麻纤维缠绕的螺旋升角,使亚麻纤维于端部交叠缠绕,形成具有哑铃型结构的仿生纤维;
最后,再将已经制备好的哑铃型仿生纤维进行聚酰胺的粘结处理,增强哑铃型仿生纤维的结合强度;
在调节收线速度与缠绕速度的过程中,收线速度为1~2m/min,缠绕速度为286~1000r/min;并且,根据哑铃间的间距与长径比,收线盘的启动时间与制动时间之比应为1.5∶1~10∶1。
2.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生产的哑铃型仿生纤维,其特征在于:哑铃型仿生纤维中间细小部分的直径为1.2~3mm,螺旋升角为30°~65°,两端粗大结构处的直径为10~60mm,哑铃间距为5~30cm,长径比为5∶1~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19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