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二维码进行的支付方法以及支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12122.0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7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12 | 分类号: | G06Q20/12;G06K7/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臧霁晨;王忠忠 |
地址: | 200135 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二维码 进行 支付 方法 以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使用二维码进行的支付方法和支付系统,具体地涉及使用二维码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支付的支付方法以及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各银行卡受理点基本采用POS机具刷卡,持卡人把银行卡交给收银员,由收银员输入交易金额并在POS机具刷卡,POS机具读取银行卡信息、账户密码、交易金额等,然后根据相关报文标准组包报文,再发往银行服务端进行交易处理。这个方案有四个缺点。
缺点一:收银员有盗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的机会,而且现实中也有这样的案例;
缺点二:收银员有可能输错交易金额,而持卡人不重复确认的情况下,会给持卡人带来损失;
缺点三:银行卡信息、账户密码等都先在POS机具上进行处理,这里就有了机密信息被盗取的可能性,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
缺点四:商户需要额外部署POS机具,增加了商户的银行卡受理成本,局限了银行卡受理在中小商户、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也提出过利用二维码进行手机支付的方法,例如CN101482948A。在该发明中,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码实现手机支付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定义不同营业号码对应不同服务内容的方式,把复杂的应用类型统一管理起来,把手机支付的相关主体,例如持卡人、商户、银行、通信运营商等各方有机结合起来,在使用时,持卡人只需要用手机录入和上传营业号码,系统通过判读手机号码和营业号码产生相应信息,信息经过加密处理再编码成二维码并发送到持卡人手机上,持卡人持手机到该营业号码对应的识读解码设备上使用,从而完成相应的应用,达到手机支付的目的。
在上述方法中,主要是通过预先绑定用户、商户、银行、手机等各方,先通过银行卡完成支付,然后将二维码作为支付凭证去现场进行消费或领取商品。在该利用二维码的手机支付方式中,仅是将二维码作为兑付凭证,并不能实现现场支付功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为了实现下述目的提出了一种使用二维码进行支付的支付方法和支付系统。
目的之一,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无人可接触持卡人的银行卡,解决了银行卡信息在刷卡过程中被盗取的可能;
目的之二,商户终端直接打印交易二维码,不需要收银员输入交易金额,解决了收银员可能输错交易金额的可能;
目的之三,整个交易过程,持卡人机密信息不经过第三方机具,解决了机密信息被盗取的可能;
目的之四,商户不需要再购置POS机,能够降低了商户受理银行卡、消费卡或IC卡的交易成本。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使用二维码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预先使得移动客户端和银行卡账户关联的关联步骤;商户终端打印交易二维码的打印步骤;移动客户端读取所述交易二维码,将读取的交易二维码经过处理生成交易报文发往支付平台的交易发送步骤;支付平台将所述交易报文进行处理并转发到银行交易系统的交易转发步骤。
优选地,在所述交易转发步骤之后还包括:银行交易系统将表示完成支付的交易应答信息经支付平台处理后分别返回到移动客户端和商户终端的应答返回步骤,
优选地,在所述应答返回步骤之后还包括:移动客户端和商户终端分别对返回的应答信息进行处理及提示的应答提示步骤。
优选地,所述交易发送步骤包括在所述移动客户端执行下述步骤:
读取所述交易二维码;识别所述交易二维码中包含的交易信息;输入交易凭证;处理所述交易信息;将交易信息组包成交易报文;将所述交易报文发送到所述支付平台。
优选地,所述交易转发步骤包括在所述支付平台执行下述步骤:从所述移动客户端接收所述交易报文;将所述交易报文解包;对解包后的所述交易报文进行校验并获得交易信息;处理所述交易信息;将所述交易信息组包成交易报文;发送所述交易报文到银行交易系统。
优选地,所述应答返回步骤步骤包括在所述支付平台执行下述步骤:
从银行交易系统接收交易报文;将所述交易报文解包;对所述交易报文进行校验并得到交易信息;对所述交易信息进行处理;将所述交易信息组包成交易报文;将交易报文发送到所述移动客户端和所述商户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2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心式防辐射远程母婴生命信息监测仪
- 下一篇:一种圆形嵌入式双枕按摩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