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商品防伪标签的生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2586.1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3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陆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桃之源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2141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震泽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品 防伪 标签 生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商品防伪技术,属于商品数字防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是目前突出存在的社会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有三种商品防伪技术。
(1)观察识别防伪。此类方法是在商品的某一位置印刷或附着一个防伪标签,消费者根据商品生产商提供的标签细节信息,通过消费者人工来验证辨别商品的真伪性。这种方法可通过激光全息技术、防伪油墨、防伪纸张、雕刻凹版印刷等技术来制作防伪标签。但是,运用以上方法制作的防伪标签容易被不法分子模仿,造成消费者无法有效辨认商品的真伪。
(2)数字码识别防伪。此类方法是在商品的某一位置印刷或附着一个防伪码,在外部一个数据库中存储一个相同的防伪码。消费者将商品上印刷的防伪码通过发送短信等方式发送到数据库中,数据库对两个防伪码进行检索并匹配处理。如两个防伪码相互匹配则数据库会给消费者发送类似于“真品”的确认短信;如两个防伪码不匹配则数据库会给消费者发送类似于“假货”的确认短信。
但是,对于同一厂家的同种商品,即使两个防伪码互相匹配,依照商品上的防伪码反馈给消费者的短信内容完全相同。这样,如果数据库遭到电脑黑客侵入并复制相应的防伪码,则会给造假者提供巨大的安全漏洞,降低数字码识别防伪效果。同时由于数据库反馈给消费者的短信内容完全相同,会使消费者无法对短信内容进行自检,从而降低消费者通过商品上印刷的防伪码的查询率。
(3)RFID识别防伪。此类方法需要将RFID发射芯片植入到商品中,同时也需要RFID接收器读取RFID发射芯片中所包含的商品防伪信息。此类防伪技术存在着制造商品防伪标签的成本较高,对商品真伪进行验证繁琐等缺点。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商品的防伪技术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商品防伪标签的生产方法,其可有效地提高商品的防伪效果,增加造假者对防伪标签进行仿冒的难度,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降低商品防伪标签的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商品防伪标签的生成方法,其包括:
S10、将商品拆分成若干部件,并对每个部件进行部件属性赋值处理,生成部件属性对照表,并保存至服务器的数据库之中;
S20、选择商品的若干部件,并按照所述部件属性对照表随机生成一辅码,并保存至服务器的数据库之中;
S30、服务器根据所述辅码随机生成一主码,并将所述主码与辅码保存至数据库的同一记录之中;
S40、根据所述主码与辅码生成主码标签与辅码标签,所述主码标签与辅码标签共同组成商品防伪标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部件属性至少包括商品的性别、颜色以及防伪标签的粘贴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码至少包括数字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码是由所述部件属性对照表所随机生成的一串文字和/或数字的组合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码中的文字包括中文或拉丁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码为十位以上的数字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服务器的数据库包括SQL数据库、Oracle数据库、MySQL数据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商品的部件属性随机生成辅码,并在服务器中根据该辅码随机生成主码,并仅将主码标签粘贴在商品或者商品包装上,其可有效地提高商品防伪标签的防伪效果,增加造假者对商品防伪标签进行仿冒的难度,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降低商品防伪标签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商品防伪标签的生成方法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由商品防伪标签的生成方法所生成的一种商品防伪标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种商品防伪标签的生成方法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商品防伪标签的生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桃之源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桃之源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25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抗高温水基压裂液的聚合物交联剂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泥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