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昆虫病原线虫侵染能力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12653.X 申请日: 2012-04-17
公开(公告)号: CN102640731A 公开(公告)日: 2012-08-22
发明(设计)人: 李春杰;司兆胜;韩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金永焕
地址: 150081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昆虫 病原 线虫 侵染 能力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的昆虫病原线虫活体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EPN)是害虫的重要天敌,具有广泛的寄主昆虫,是目前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昆虫病原线虫能够低成本、高效地大量繁殖是其推广应用的前提。它的小规模繁殖技术主要是活体培养法,以往多数采用对病原线虫很敏感的寄主昆虫——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innaeus),其成本较高。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是一种可以替代大蜡螟的常用的廉价寄主,用黄粉虫作线虫的寄主进行活体繁殖的成本仅是大蜡螟的25%。所以在目前活体繁殖技术中,病原线虫能成功地侵染寄主——黄粉虫是关键步骤。在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16563.5的《工厂化昆虫病原线虫活体高倍繁殖方法》中公开一种利用黄粉虫作为病原线虫的寄主可工厂化活体高倍繁殖技术,但是昆虫病原线虫对黄粉虫的侵染水平较低,即黄粉虫对病原线虫不太敏感,使得很多寄主不能被侵染,花费很多劳动力除去未被侵染的寄主昆虫,也影响了线虫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昆虫病原线虫对黄粉虫的侵染水平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地昆虫病原线虫活体繁殖方法。

一种提高昆虫病原线虫侵染能力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首首先在温度为41℃~43℃下对黄粉虫幼虫进行干热处理20min~30min,然后将干热后的黄粉虫幼虫放入侵染期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浸渍1s,即完成昆虫病原线虫对黄粉虫幼虫的浸染。

本发明优点:本发明用物理方法(在41℃~43℃恒温下干热处理)处理寄主昆虫,打破黄粉虫对昆虫病原线虫的防御系统,提高昆虫病原线虫的侵染水平,使黄粉虫被侵染率从55%~57%提高到95%~98%,进而提高了昆虫病原线虫的产量,且昆虫病原线虫对寄主的毒力也稍有增强。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提高昆虫病原线虫侵染能力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首先在温度为41℃~43℃下对黄粉虫幼虫进行干热处理20min~30min,然后将干热后的黄粉虫幼虫放入侵染期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浸渍1s,即完成昆虫病原线虫对黄粉虫幼虫的浸染。

本实施方式用物理方法(在41℃~43℃恒温下干热处理)处理寄主昆虫,打破黄粉虫对昆虫病原线虫的防御系统,提高昆虫病原线虫的侵染水平,使黄粉虫被侵染率从55%~57%提高到95%~98%,进而提高了昆虫病原线虫的产量,且昆虫病原线虫对寄主的毒力也稍有增强。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首先在温度为42℃下对黄粉虫幼虫进行干热处理25min,然后将干热后的黄粉虫幼虫放入侵染期昆虫病原线虫悬浮液浸渍1s,即完成昆虫病原线虫对黄粉虫的浸染。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点是:所述的昆虫病原线虫为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采用下述试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试验一:一种提高昆虫病原线虫侵染能力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首先将黄粉虫幼虫装入网眼直径为2mm的筛网袋中,再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并在温度为42℃干热处理25min,然后将干热后的黄粉虫幼虫放入浓度为20000条/mL的侵染期嗜菌异小杆线虫悬浮液浸渍1s,即完成嗜菌异小杆线虫对黄粉虫幼虫的浸染。

采用定量检测方法检测黄粉虫被侵染率,完成本试验异小杆线虫对黄粉虫幼虫的浸染48h后,随机数6次100头黄粉虫幼虫中被病原线虫侵染致死的百分比,可知本试验黄粉虫被侵染率为97.3%,与现有浸染方法相比提高了45%左右;采用本试验浸染方法侵染后继续Whitetrap培养法培养与现有浸染方法侵染后继续White trap培养法培养相比,嗜菌异小杆线虫(H.bacteriophora-NJ)的产量提高了23.4%。

White trap培养法,即在直径为60mm的塑料培养皿盖中垫有同皿底相同大小的双层中速定性滤纸,每皿盖中30头7龄黄粉虫幼虫,然后倒扣皿底。用0.5ml灭菌水浸润滤纸,25℃恒温培养至黄粉虫幼虫几乎全部死亡后,移去直径为60mm培养皿底,并将直径为60mm培养皿盖置于盛有10ml灭菌自来水的直径为90mm的玻璃皿内。继续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天后,发现玻璃皿水中有侵染期线虫出现时,每天收集玻璃皿中的线虫悬浮液,并向玻璃皿中添加10ml灭菌来自水,即得到扩繁后的大量线虫,于10℃保存,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26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