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品质长石矿的磁选选矿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3388.7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1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袁诗芬;曹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34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品质 石矿 磁选 选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石矿的选矿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品质长石矿的磁选选矿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建材行业的迅猛崛起,对长石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含Fe2O3≤0.1%的高品质长石矿的需求如饥似渴。长石主要用于玻璃工业的熔融配料,陶瓷生产的胚料,化肥、磨料和填料等行业。而目前我国长石矿生产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稳定,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选矿方法来大规模生产高品质长石矿,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优质长石矿资源稀缺,长石原料成分也不稳定,一般被选用的长石要求含K2O+Na2O≥11%,AL2O3≥17%。以往较好的长石矿原料(主要以含铁量Fe2O3≤0.3%)在矿山一开采出来就破碎、磨好,运往玻璃厂或者陶瓷厂。长石矿传统的加工生产方法是:原矿破碎磨矿后,先进入弱磁选机脱除机械铁,再由强磁选机脱除氧化铁;若要生产含Fe2O3≤0.1%的较高品级长石矿,传统的选矿方法的工艺流程:破碎磨矿--弱磁选--强磁机磁选--再酸浸--脱酸--浓缩--过滤,其中浓缩过滤则采用小作坊式的多级水池串联,自然沉降,或者直接用压滤机压成滤饼,这两种方式生产能力小,成本高,自然沉降方式精矿流失严重,压滤机压成滤饼时稍有较大粒矿就容易损坏滤布,滤布更换频繁成本高。
由于酸浸工艺环境污染严重,对设备的腐蚀也很严重,要求给料粒度细度≤0.1mm,细粒级物料既增加了磨矿费用又加大了产品浓缩脱水的难度,使生产成本成倍升高,资源浪费大,规模小,产量低,不能形成质量稳定的供货渠道,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生产流程简单、易于现场操作实施,无环境污染、生产成本低廉、适于大规模生产的高品质长石矿的磁选选矿方法。本发明要求原矿的磨矿细度一般≤0.2mm即可,磨矿细度增大一倍,大幅减少磨矿费用和降低泥化程度,为后续产品简易脱水起到关键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品质长石矿的磁选选矿方法,特征是:
1、原矿破碎磨矿:将长石矿原矿进行破碎磨矿,磨矿采用连续湿式球磨机,与高频振动筛形成闭路,筛上+0.2mm粗粒级返回连续湿式球磨机再磨,筛下-0.2mm细粒级为原矿浆;
2、SLon弱磁选机除铁:将筛分好的原矿浆送入SLon弱磁选机内脱除机械铁,得到粗选矿浆;
3、SLon高梯度强磁选机除氧化铁:将除完机械铁的粗选矿浆送入SLon高梯度强磁选机内脱除氧化铁,循环精选两次,即可获得含Fe2O3≤0.1%的高品级长石矿的精选矿浆;
4、筛分脱水:将精选矿浆送入多级振动筛,即0.154mm--0.12mm--0.076mm不同孔径的三种振动筛串联,以筛除掉重量70%以上、粒径>0.076mm 、水分<12%的粗粒级矿渣,得到剩下30%的细粒径物料,粒径<0.076mm,原矿浆的大部分水分都在细粒径物料中;
5、过滤:最后将细粒径物料进行过滤,用压滤机压成滤饼,即得成品矿粉,压滤机压滤后的滤液即原矿浆的大部分水分成为循环用水,可返回用于SLon弱磁选机和SLon高梯度强磁选机冲卸铁杂。
本发明突破传统的工艺方法,采用SLon高梯度强磁选机精选两次来代替普通强磁机与酸浸工艺,磨矿细度由原来的0.1mm加大一倍至0.2mm,从而解决了传统工艺暴露出来的产品泥化严重、设备和环境污染严重、生产规模小、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磨矿分级: 传统的长石生产企业为了酸洗除铁原矿磨矿细度一般≤0.1mm,由于长石矿脆性大易磨,泥化很严重,其中AL2O3成分进入矿浆很难澄清,精矿浓缩脱水难度大。本发明要求原矿的磨矿细度一般≤0.2mm即可,磨矿细度增大一倍,大幅减少磨矿费用和降低泥化程度,为后续产品简易脱水起到关键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33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