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跨道路上空设置的司机驾车直进停车位的立体车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4106.5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梁嘉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嘉麟 |
主分类号: | E04H6/10 | 分类号: | E04H6/10;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跨 道路 上空 设置 司机 驾车 停车位 立体车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跨道路上空设置的司机驾车直进停车位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中的民众拥有小型汽车(轿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数量越来越多,建造昂贵的车辆直进停车型楼房车库(立体车库)或/和地下车库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之后,又出现的占地面积很小的以钢构形式出现的廉价的立体车库,对于缓解上述发展的社会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也应该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生事物,然而,也出现了制约该现有立体车库发展的问题:
立体车库的设计方案都是以呈矩形地面的高层框架结构形式出现的,占地面积虽然小,然而,欲在已有的城市道路,尤其是成熟的省会城市或一线大城市中需要集中停车的部位再找到适合于建造立体车库及其辅助的短距离车辆专用通道的地皮,也是相当困难了。——以上情况已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已经是占地面积不大的现有立体车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机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
就是为了解决繁华城市中停车难大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
本发明包括:设置在行车道路上空且由支撑结构支持的至少一层停车坪,以及连接第一层停车坪与行车道路之间的倾斜引导车道;
所述的引导车道低端设置在上述行车道路上至少二个相反的行车方向上;
所述的停车坪与引导车道的地表面是由能够行驶车辆的硬质材料铺设的,例如:铺设水泥或木质路面。
——所述的支撑结构的设置位置至少包括:车道分界线所在的位置地面上,此举不会影响行车道路的地面交通。
——所述的停车坪是采用钢构建筑形式来实现的。
——所述的停车坪如果采用单层,可以考虑在停车坪上的停车位之间的位置设置为其下部行车道路适当照明用途的水平自然采光顶窗,例如:其采光顶窗的总面积为第一层停车坪总面积的1/20至1/50。
——所述的设置了引导车道的位置适当占用了旁边的人行道面积,此举对于慢速行走的人们影响极其有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
一.本发明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利用了行车道路(包括:单条行车道路与由两条行车道路垂直交叉形成的十字路口等地理位置)的上空来解决停车位的设置空间;——不影响地面车辆的交通;
二.本发明的最大特点之二是可以让司机驾驶汽车直接驶进或驶离悬空设置的停车坪;——省略了升降电梯(造价并不低——很可能大于本发明中所述的引导车道的造价);
三.本发明的实施所涉及的与其他有可能相关的方面几乎没有矛盾;——以适当占用人行道面积(不影响慢速行进的行人)来换取给行人已经带来的地面停车影响行人行进的麻烦或由此给行人带来的由于交通拥挤而发生的交通事故问题;
四.本发明的“性价比”很高;——由于没有占用城市中宝贵的地皮,而是利用了行车道路空闲的上空所致。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位于行车道路上空的一种本发明单层敞开式立体车库的断面结构图(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成由多层停车坪构成的立体车库)。
图2 是图1的俯视图,即作为第一实施例的行车道路上空设置的单层敞开式(露天)立体车库。
图3是图1的俯视图,即作为第二个实施例的由相互垂直的两条行车道路所形成得十字路口上空设置的单层敞开式(露天)立体车库。
1:引导车道;2:按照常规布局设计的由硬质停车位形成的停车坪;3:定位在地面的支撑结构(例如:立柱型);4:行车道路;5:人行道;6:车道分界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与图2 示意的是作为本发明最为简单而实用的单层大面积露天停车坪2的第一个实施例,例如:设置在具有六个车道宽度的行车道路4上空的单层敞开式立体车库。——延着行车道路4的长度为60米,在行车道路4方向上共提供车辆进出停车坪2而设置了四个倾斜的引导车道1,例如:其坡度均为20度。
图1与图3 示意的是作为本发明最为简单而实用的单层大面积露天停车坪2的第二个实施例,例如:设置在由六个车道的行车道路4交叉而形成的十字路口上空的单层敞开式立体车库,该停车坪2距离行车道路4的地面高度应该大于或远大于7米;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其倾斜的引导车道1由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的四个演变为本实施例的八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嘉麟,未经梁嘉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1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秤盘为不锈钢与塑料配合的电子秤
- 下一篇:一种测量机Z轴的防坠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