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真空镀铝及镭射压纹的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4728.8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虞明东;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维凯化学品有限公司;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22;C08F220/06;C08F222/02;C08F216/14;C08F220/58;C08F230/08;C08F2/24;C09D133/12;C09D13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1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真空 镀铝 镭射 丙烯酸酯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真空镀铝及镭射压纹的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保的日益关切,以及相关污染防治法规的日益严格,树脂制造工业已在几年来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也就是将原来高污染的溶剂型树脂转变成低污染的树脂。
环保树脂可包括100%固含树脂,固体树脂及水乳液。100%固含树脂粘度过大,现阶段国内设备跟不上,施工较困难;固体树脂不含溶剂等挥发成分,但是受限于制作工艺,分子量都不是太高,从而造成其应用范围受限;水乳液,以水为主要分散介质,不含有机溶剂,挥发份主要为水,但是常规水性丙烯酸酯乳液需要外添加小分子乳化剂,对后期膜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并且水性丙烯酸酯存在“热粘冷脆”的特性,普通的水性丙烯酸树脂,不耐高温,只能用作简单的真空镀铝,不能进行压制镭射效果,否则会造成糊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与克服上述常规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真空镀铝及镭射压纹的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使用可聚合乳化剂参与反应,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不含小分子乳化剂,在后期成膜过程中无乳化剂迁移,并且在聚合过程中引入可聚合硅烷,提高丙烯酸乳液的交联度,进而赋予乳液膜耐高温、无乳化剂迁移以及不会造成模压黑板糊版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镀铝及镭射压纹的丙烯酸酯乳液,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
可聚合羧酸 1~6,
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18~80,
丙烯酸酯类单体 12~50,
含硅可交联单体 5~20,
可聚合乳化剂 2~4,
pH缓冲剂 0.3~0.7,
引发剂 0.3~0.7,
中和剂 0.4~2.5;
以及水,所述水与可聚合羧酸、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含硅可交联单体、可聚合乳化剂的总重的重量比为1~1.5∶1。
优选地,所述可聚合羧酸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以及衣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含硅可交联单体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pH缓冲剂为碳酸氢钠,磷酸氢钠或磷酸二氢钠。
优选地,所述可聚合乳化剂为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单磷酸、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钠。
优选地,所述中和剂为氨水、单乙醇胺或2-氨基-2-甲基-1-丙醇。
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前述的用于真空镀铝及镭射压纹的丙烯酸酯乳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取水总重的1/6~1/4,将引发剂溶解,制成引发剂溶液;
b、将可聚合羧酸、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含硅可交联单体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单体;
c、将可聚合乳化剂、pH缓冲剂和剩余的水投入反应釜中,溶解均匀,加热至50~60℃;投入步骤b所得混合单体总重的1/12~1/9,在惰性气体保护氛围下,快速搅拌分散均匀;
d、升温到78~82℃,投入步骤a所得引发剂溶液总重的1/11~1/8,待反应引发 后,滴加剩余的混合单体及引发剂溶液;滴加结束后,78~82℃保温反应;降温至25~40℃,加入中和剂中和,过滤出料。
优选地,步骤d中所述滴加混合单体控制在3~3.5h滴加完,所述滴加引发剂溶液控制在4~4.5h滴加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维凯化学品有限公司;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维凯化学品有限公司;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7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用尼可霉素原药制备方法
- 下一篇: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