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中断换向变速行星轮系连续可变相位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5242.6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4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邸立明;杨春婧;夏怀成;李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3/68 | 分类号: | F16H3/6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断 换向 变速 行星 连续 可变 相位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动机构,特别是一种动力传递可中断,传动比二级可变,输出旋转方向可变且相位连续可调的双行星轮系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具备双工作模式的内燃机大量出现,对配气机构的相位和传动比可变功能提出了集成的要求,其它动力传递过程中对相位和传动比可变有要求的系统也在不断增加,有些还要求旋转方向可切换的功能。在诸如车辆等动力装置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故障原因导致动力装置无法停机,如果同时制动系统性能不佳或出现故障,则需要动力传动机构具备紧急中断动力的功能。目前,行星轮系动力传动机构在车辆变速器领域应用较广,主要解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同档位的传动比改变,提高车辆的性能,但是车辆变速器结构复杂,且不具备动态连续调节输入输出相位的结构和功能。利用行星轮系改变传动比或输入输出轴相位的装置也有不少文献出现,主要应用在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的驱动系统中,但目前主要是单排行星轮系的应用,一类为改变传动比为目的的机构,一类为调节相位的机构,两者功能同时实现的机构没有报道。专利号为: CN200810043713.0一种汽车发动机气门可变相位机构,采用了双行星轮系,但没有实现传动比可变和动力中断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了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实现动力传递可中断,传动比二级可变,输入输出旋转方向可变且相位连续可调的可中断反向变速行星轮系连续可变相位传动机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中断换向变速行星轮系连续可变相位传动机构,主要包括行星轮系、动力输入轮、动力输出轴、齿圈、离合器和一体动力传递架,行星轮系主要包括太阳轮、与太阳轮外齿啮合配装的行星轮以及行星轮架,其中位于输入端的圆柱形太阳轮一和位于输出端的圆柱形太阳轮二转轴轴线相平行,行星轮系一与行星轮系二串联,两行星轮系中的行星轮分别通过轴承空套在各自的行星轮架上,两行星轮系中的太阳轮通过一体动力传递架相连接,动力输入轮与一体动力传递架通过轴承空套在相位控制轴上,动力输入轮与行星轮系一中的齿圈一相连接,行星轮系一中的行星轮架一与涡轮通过相位控制轴连接,行星轮系二中的齿圈二与动力输出轴相连,离合器一一端与行星轮架二连接,另一端与相位控制轴、固定壁之一连接,离合器二两端分别与行星轮架二、齿圈二、一体动力传递架中的任意两个连接,电控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靠近动力输出轴的角速度相位传感器一和靠近动力输入轮的角速度相位传感器二相连,电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执行器电机驱动并与涡轮啮合的蜗杆。
一种可中断换向变速行星轮系连续可变相位传动机构,主要包括行星轮系、动力输入轮、动力输出轴、齿圈、离合器和一体动力传递架,行星轮系主要包括太阳轮、与太阳轮外齿啮合配装的行星轮以及行星轮架,其中位于输入端的圆柱形太阳轮一和位于输出端的圆柱形太阳轮二转轴轴线相平行,行星轮系一与行星轮系二串联,两行星轮系中的行星轮分别通过轴承空套在各自的行星轮架上,两行星轮系中的太阳轮通过一体动力传递架相连接,动力输入轮、一体动力传递架和行星轮系二中的行星轮架二均通过轴承空套在动力输出轴上,动力输入轮与行星轮系一中的行星轮架一相连接,离合器一一端与行星轮架二连接,另一端与齿圈一、固定壁之一连接,离合器二一端与太阳轮二、行星轮架二、齿圈二之一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输出轴、太阳轮二、行星轮架二之一连接,并且太阳轮二与动力输出轴相对应;行星轮架二与太阳轮二相对应;齿圈二与行星轮架二相对应,电控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靠近动力输出轴的角速度相位传感器一和靠近动力输入轮的角速度相位传感器二相连,电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执行器电机驱动并与涡轮啮合的蜗杆,涡轮与齿圈一连接后通过轴承空套在动力输出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52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