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神经再生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5594.1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1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廷宝;刘鑫;张云昌;张晓君;孟庆溪;何帆;林世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廷宝 |
主分类号: | A61K38/18 | 分类号: | A61K38/18;A61P25/00;A61K38/17;A61K31/7032;A61K31/714;A61K31/573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再生 注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神经再生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促神经再生的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疾患,患者失去自主生活能力,身心遭受极大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中枢神经结构的特殊性,使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让损伤的脑和脊髓获得再生也因此成为许多神经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上世纪八十年代神经生长因子的发现、开发和临床应用,为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损伤的临床药物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近几年来,一些新的促脊髓再生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素-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在脊髓损伤的修复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是由于神经营养物质分子量太大,不能穿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组织,难以发挥其生物活性,而且单一的药品治疗神经损伤,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神经再生注射剂,对损伤的脊髓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促神经再生注射剂,由下列配比的组分组成: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280-320μg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19-21ml ;
脑苷肌肽注射液 18-22ml ;
甲钴胺注射液 9-11ml ;
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 9-11ml 。
所述注射剂采用如下制备方法:
(1)在无菌条件下取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酯注射液、脑苷肌肽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混匀;
(2)分装成6ml/支。
所述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脑苷肌肽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均使用市售国药准字号产品。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选自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规格为30μg/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选自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20mg;2ml/支;
脑苷肌肽注射液,选自吉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2ml/支;
甲钴胺注射液,选自江苏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0.5mg;1ml/支;
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选自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5mg;1ml/支。
使用方法:蛛网膜下腔注射,一周1 次,根据体重一次1-3支; 成人:体重≤100kg ,每次2支;体重≥100kg, 每次3支;儿童 每次1支。
本发明提供的促神经再生的注射剂中,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改善由已二酮和丙烯酰胺造成的大鼠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所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缩短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并提高神经-肌肉电位幅度。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鼠神经生长因子有减轻动物颈神经的髓鞘肿胀发生率和降低变性颈神经纤维数量等作用。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促进中枢神经损伤的功能恢复,对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有保护作用,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因损伤后导致脑水肿有积极作用,可减轻神经细胞的水肿。
脑苷肌肽中含有多肽和多种神经节苷脂,小分子的多肽能广泛的参与身体内的各种生化过程,同时为所有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用于脑卒中,脑损伤和周围神经损伤。
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起作用。甲钴胺容易转移到神经细胞的细胞器,从而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轴索内输送和轴索的再生。促进髓鞘的形成,恢复神经的传导延期和神经传递物质的减少。
醋酸地塞米松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廷宝,未经赵廷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55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