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叉尾鲇苗种培育的活饵料鱼苗的生产及投喂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5842.2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0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薛晨江;李晓双;孙昳;罗永新;王文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11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叉尾鲇 苗种 培育 饵料 鱼苗 生产 投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叉尾鲇苗种培育的活饵料鱼苗的生产及投喂方法,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叉尾鲇是澜沧江的土著鱼类,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其生长迅速、肉质细嫩鲜美,是一种有非常有价值土著鱼类资源。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的加大和江河环境的改变,叉尾鲇的天然资源量已严重衰退。为保护物种资源,我省多地开展了叉尾鲇的人工增殖和养殖。目前,叉尾鲇的人工繁殖技术已获得突破,但是由于叉尾鲇只捕食活饵,当饵料鱼苗供应不足,苗种阶段有非常严重的相互残食现象,所以制约了其苗种的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叉尾鲇苗种培育的活饵料鱼苗的生产及投喂方法,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发明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叉尾鲇苗种培育的活饵料鱼苗的生产及投喂方法。
本发明的用于叉尾鲇苗种培育的活饵料鱼苗的生产及投喂方法,其特征在于:
a.活饵料鱼苗生产
用于叉尾鲇苗种培育的活饵料鱼苗品种包括鲤鱼苗、鳙鱼苗、草鱼苗及麦鲮鱼苗,培育操作同现有技术,其中:活饵料鱼苗的生产以叉尾鲇产卵作为基准日,即第0天计算并生产,活饵料鱼苗的生产数量以每万尾叉尾鲇鱼苗计算;在基准日的前13天安排鲤鱼产卵,生产100万尾,在基准日的前7天下塘培育;在基准日的前11天鳙鱼产卵,生产100万尾,在基准日的前5天下塘培育;在基准日的前9天安排草鱼产卵,生产200万尾,在基准日的前3天下塘培育;在基准日的前4天安排麦鲮产卵,生产400万尾,在孵化环道中培育;
b.活饵料鱼苗的投喂
叉尾鲇产卵第1至6天,从环道中捞取麦鲮鱼苗投喂;第7天将叉尾鲇鱼苗放入基准日前9天生产的草鱼鱼苗培育池喂养;第12-16天,从基准日前11天生产的鳙鱼鱼苗培育池中捞苗投喂;第17-21天,从基准日前13天生产的鲤鱼鱼苗培育池中捞苗投喂;上述捞苗投喂的操作同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叉尾鲇苗种培育阶段提供不同规格适口且充足的活饵料鱼苗,使叉尾鲇鱼苗快速生长;减少相互残食,苗种培育成活率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2011年按发明内容部分描述的用于叉尾鲇苗种培育的活饵料鱼苗的生产及投喂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实施1万尾叉尾鲇苗种培育,具体如下:
a.活饵料鱼苗生产
用于叉尾鲇苗种培育的活饵料鱼苗包括鲤鱼鱼苗、鳙鱼鱼苗、草鱼鱼苗及麦鲮鱼苗,培育操作同现有技术,其中:2011年5月17日安排鲤鱼产卵,生产100万尾,5月23日下塘培育;5月19日安排鳙鱼产卵,生产100万尾,5月25日下塘培育;5月21日安排草鱼产卵,生产200万尾,5月27日下塘培育;5月26日安排麦鲮产卵,生产400万尾,在孵化环道中培育。
b.活饵料鱼苗的投喂
5月30日叉尾鲇产卵;5月31日至6月5日,从环道中捞取麦鲮鱼苗投喂;6月6日,叉尾鲇鱼苗放入5月21日生产的草鱼苗培育池;6月13日至17日,从5月19日生产的鳙鱼苗培育池中捞苗投喂;6月18日至22日,从5月17日生产的鲤鱼苗培育池中捞苗投喂;上述捞苗投喂的操作同现有技术。
实施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提供不同规格适口充足的活饵料鱼苗,使叉尾鲇鱼苗快速生长;减少相互残食,苗种培育成活率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58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资源回收加热炉
- 下一篇:一种烫光机托布带压力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