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切断机壳体的新型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5984.9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2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安;侯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国安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6702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切断 机壳 新型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切断机壳体的新型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建筑业所用最主要的原料为钢筋与水泥,而钢筋是所有建筑的骨干,钢筋切断机是工程和建筑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机械,钢筋切断机的出现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劳动效率。
钢筋切断机由于壳休要求具有相当厚度和重量,所以现有的切断机壳体均为一体成型的铸铁件,铸铁件虽然可以达到厚度与重量要求,但由于材质密度较差,往往不能长时间经受钢筋切断时的强大冲断力,再加上该种机械使用者的素质一般较低,不能及时发现和更换已经钝化的刀头,因此,导致切断机损坏率过高,铸造厂内随处可见被毁破的切断机壳体。另外,由于切断机壳体结构较为复杂,其铸造加工造型难度较大且工艺繁琐,使得生产效率过低,不能进行大批量、规模化生产。
随着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一定量的焊接结构件取代了传统的铸件结构件,其原因是:焊接结构件生产周期短、重量轻、所需设备相对简单(不需木模制作、不需熔炼设备)、改型快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加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且强度高,牢固耐用的钢筋切断机壳体的新型加工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切断机壳体的新型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壳体分为两块立面板、位于两块立面板前端部的一块前封闭板、位于两块立面板后端部的一块后封闭板、位于两块立面板底端部的一块底封闭板、位于两块立面板内侧面的两块内持力部位加重板、位于两块立面板外侧面的两块外持力部位加重板和位于两块立面板前侧上部的一个定刀部件;
(2)、对两块立面板、一块前封闭板、一块后封闭板、一块底封闭板、两块内持力部位加重板、两块外持力部位加重板和一个定刀部件的尺寸测量后绘制成设计尺寸的零件图;
(3)、使用数控切割机对立面板、内持力部位加重板、外持力部位加重板进行数控切割加工;对前封闭板、后封闭板、底封闭板进行剪切,然后冲压成型;定刀部件采用铸钢件一次成型;
(4)、使用平面或环焊机将内持力部位加重板、外持力部位加重板焊接到两块立面板的内、外侧面对应位置上;
(5)、采用环周焊或仿型焊对所述各个零部件之间进行焊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壳体。
所述内持力部位加重板焊接在沿立面板内侧面上切割加工的减速轴安装孔、曲轴安装孔和连杆滑道的边缘。
所述外持力部位加重板焊接在沿立面板外侧面上切割加工的减速轴安装孔的边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钢板密度大大高于铸铁件密度,采用钢板切割加工的壳体其坚固和抗暴力强度要比铸铁件大大提高。因此采用这种生产方式生产的切断机壳体寿命大大提高,维护成本大幅度降低。
2、由于铸铁件生产工艺复杂、造型困难,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成本高,而本发明采用钢板切割、剪切、冲压、焊接等加工方式,即采用分体组合加工工艺,焊接结构件生产周期短、重量轻、所需设备相对简单(不需木模制作、不需熔炼设备)、改型快,不但生产效率高,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3、由于切断机壳体采用切割和焊接成型,整个生产过程不再进行熔炼和铸造,因此,将大大减少因壳体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体现环保节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生产出来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当中外持力部位加重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钢筋切断机壳体的新型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壳体分为两块立面板1、位于两块立面板1前端部的一块前封闭板2、位于两块立面板1后端部的一块后封闭板3、位于两块立面板1底端部的一块底封闭板9、位于两块立面板1内侧面的两块内持力部位加重板11、位于两块立面板1外侧面的两块外持力部位加重板12和位于两块立面板1前侧上部的一个定刀部件4;
(2)、对两块立面板1、一块前封闭板2、一块后封闭板3、一块底封闭板9、两块内持力部位加重板11、两块外持力部位加重板12和一个定刀部件4的尺寸测量后绘制成设计尺寸的零件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国安,未经谢国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59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