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同步整流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的复合电源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6154.8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7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尹小梅;王锋;陈钢;曹秉刚;王丽平;陈林;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P27/06 | 分类号: | H02P27/06;H02M3/15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同步 整流 buck boost 双向 dc 变换器 复合 电源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的车载电源领域,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复合电源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同步整流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的复合电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突出的两大主题。据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拥有各类车辆年消耗燃油约7亿吨,按这种比例推算目前世界所蕴藏的石油资源仅可维持50~70 年;而且城市大气污染量有63%都来自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因此,在这两大危机的压力下,电动汽车应运而生。
然而,电动车用蓄电池性能差所导致的车辆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短、起动加速爬坡性能差以及初始化成本高等问题,已成为限制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最根本因素。研究开发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的车载电源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任何一种单一能源都不能同时满足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要求。于是国外就有专家提出了复合电源的概念,即:将高比能量的能源与高比功率的能源组合在一起共同成为车载电源,其中超级电容+蓄电池复合电源系统是未来研究热门之一。
在现有理论和技术方面,专利号为200810018098.8的“一种电动摩托车超级电容与蓄电池复合电源控制系统”和专利申请号为20102068944.8的“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给出了一种复合电源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二者均是将超级电容与双向DC/DC变换器串联后再与蓄电池并联,为电机驱动控制装置提供动力源。其中,双向DC/DC变换器在系统中对蓄电池和超级电容两者间的电压进行合理的匹配,以满足电机的驱动与制动要求。但是该双向DC/DC变换器只能对超级电容进行升压充电和降压放电,这时超级电容工作在高压模式,使得当超级电容端电压较低时的那部分能量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削弱了超级电容的驱动能力。
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控制方法和上述两篇专利具有同样的拓扑结构,即将超级电容与双向DC/DC变换器串联后再与蓄电池并联,为电机驱动控制装置提供动力源。但是这里所用的双向DC/DC变换器只能对超级电容进行降压充电和升压放电,超级电容工作在低压模式,使得当电机反电动势较低时,无法给超级电容充电,其能量回收效率低,削弱了超级电容的再生制动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同步整流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的复合电源控制系统,本发明不仅能够进行大功率放电,改善电动汽车起动、加速、爬坡性能,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还能够进行大功率充电,快速回收车辆再生制动时的能量,提高电动汽车的一次充电续驶里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同步整流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的复合电源控制系统,包括电机、与电机相连的电机控制器以及与电机控制器分别相连的蓄电池、超级电容,蓄电池在与功率开关相连后接入电机控制器,超级电容与双向DC/DC变换器相连后接入电机控制器,所述功率开关包括并联的两个P沟道MOS管,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四个N沟道MOS管以及一个储能电感,四个N沟道MOS管两两组成半桥结构,储能电感的两端分别接于两半桥结构的中间,其中第一半桥与功率开关的一端相连,功率开关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的一极相连,第一半桥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的另一极相连,蓄电池的另一极与超级电容的一极相连,第二半桥与超级电容并联, PWM脉冲加在变换器N沟道MOS管的栅极。
详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同步整流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的复合电源控制系统,包括电机、与电机相连的电机控制器以及与电机控制器分别相连的蓄电池、超级电容,蓄电池在与功率开关相连后接入电机控制器,超级电容与双向DC/DC变换器相连后接入电机控制器,所述功率开关包括并联的两个P沟道MOS管,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四个N沟道MOS管以及一个储能电感,四个N沟道MOS管两两组成半桥结构,储能电感的两端分别接于两半桥结构的中间,其中第一半桥与功率开关的一端相连,功率开关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的一极相连,第一半桥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的另一极相连,蓄电池的另一极与超级电容的一极相连,第二半桥与超级电容并联, PWM脉冲加在变换器N沟道MOS管的栅极,所述电机控制器为三相全桥逆变电路,三相全桥逆变电路的一端经与功率开关连接后与蓄电池的一极相连,三相全桥逆变电路的一端还与第一半桥的一端相连,三相全桥逆变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半桥的另一端、蓄电池的另一极相连。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对其还具有补充的可替代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61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