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混提一体化碘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6832.0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徐魁;穆劲;陈彬;石永义;赵先明;喻茂;廖吉星;郑培俊;杨俊杰;廖川;周勇;张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7/14 | 分类号: | C01B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王加岭 |
地址: | 550302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液混提 一体化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液混提一体化碘回收装置,属于流体混合、分离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碘是制造无机或有机碘化物的基本原料,又是人体和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医药、农业、染料、冶金、合成橡胶、国防及尖端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碘资源主要来源于海水、地下盐卤水及矿石;目前我国主要依赖海水中提碘,加工能力薄弱,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弥补碘供应缺乏的缺口,我国开始着手研究出从磷矿石中提碘的方法。如专利号为03135817.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从含碘磷矿石生产磷产品时产生的废弃物中提取碘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磷矿石生产磷产品时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循环水、废水、废气作为提碘的原料,采用现有化工生产技术从中分别提取碘或碘的化合物,从而弥补了从含碘磷矿石生产磷产品时产生的废弃物中提取碘方法的空白与不足,但不能同时对化工厂生产产生的含碘气液处理回收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能从含碘磷矿石生产磷产品时产生的废弃物中提取碘,又能同时对化工厂生产产生的含碘气液处理回收碘的气液混提一体化碘回收装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液混提一体化碘回收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所述的气液混提一体化碘回收装置,其构造由塔体底段、塔体中段及塔体顶段三段构成,在塔体顶段上方设有出气口,塔体底段下方和塔体中段均设有出液口,塔体底段和塔体顶段均设有进液口,塔体底段下方设有进气口,塔体中段设有热交换段,并设有冷却水出水口和冷却水进水口,热交换段的下方安装有鱼网捕液器,所述热交换段由圆台塔体和倒漏斗构成,所述塔体底段安装有气液混合分离器。
所述气液混合分离器为带孔筛板,数量至少为1块。
所述气液混合分离器与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塔体顶段内设有隔板。
所述塔体直径为3200mm-4500mm,高度为21000mm-26000mm。
所述热交换段高度为4000mm-5000mm。
所述塔体顶段设有喷淋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液混提一体化碘回收装置,其外观呈塔型,能够同时回收化工厂生产过程产生的气、液中的碘,具有动力消耗少,碘回收效果好,可在化工行业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体;2-出气口;3-出液口;4-进液口;5-进气口;6-热交换段;7-出液口;8-倒漏斗;9-气液混合分离器;10-支架;11-渔网捕液器;12-隔板;13-冷却水出水口;14-冷却水进水口;15-进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气液混提一体化碘回收装置,主要由塔体1底段、塔体1中段及塔体1顶段三段构成。在塔体1顶段上方连接出气口2,塔体1底段下方和塔体1中段均设有出液口3、7,塔体1底段塔体1顶段均设有进液口4、15,塔体1底段下方安装进气口5,塔体1中段设有热交换段6,并设有冷却水出水口13和冷却水进水口14,热交换段6的下方安装有鱼网捕液器11,所述热交换段6由圆台塔体7和倒漏斗8构成,所述塔体1底段安装气液混合分离器9,气液混合分离器9与支架10固定连接。通过气液混合分离器9,加快气液混合和萃取碘后的气液分离,提高萃取效果。
本发明工作过程如下:
气液混提一体化碘回收装置,磷化工反应产生的含碘气体从塔体1底段下方的进气口5进入塔体,磷化工反应产生含碘液体从塔体1中段下方进液口4进入塔体1;含碘液体呈自由落体下降时与小块斜塔板撞击,溅起的水花与底部下方的进气口进入含碘气体接触,在气液混合分离器的作用下接触充分,气体将流体原料中的碘萃取出来,富碘的气体,混合液体、泡沫等物质上升,在鱼网捕液器11的作用下,富碘气体进入塔中部,经冷凝进一步降低气体中液体含量后由倒漏斗8进入塔体1顶部,再经喷淋洗涤脱出碘后,尾气由塔体1顶端出气口2排空。萃取后的流体原料酸由出液口3送出,送至下一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68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热熔树脂基体制备高韧性热熔预浸料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即热冲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