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物固溶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7623.8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7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应皆荣;刘传龙;刘世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G51/04 | 分类号: | C01G51/04;C01G53/04;C01G45/02;H01M4/48;H01M4/50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杨敏 |
地址: | 442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物 固溶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氧化物固溶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以该氧化物固溶体为前驱体制得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已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正向大型动力电池(如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如用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领域发展。
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是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目前得到实用的正极材料有层状结构氧化物正极材料如钴酸锂(LiCoO2)、镍钴铝酸锂(LiNi0.8Co0.15Al0.05O2)、三元镍钴锰酸锂(典型的如LiNi1/3Co1/3Mn1/3O2、LiNi0.4Co0.2Mn0.4O2、LiNi0.5Co0.2Mn0.3O2等)、尖晶石结构锰酸锂(LiMn2O4)、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LiFePO4)等。此外,能够实现超过250mAh/g的实际比容量,而且属于5V级正极材料的富锂锰酸锂固溶体类(Li2MnO3-LiMO2)材料十分引人注目,被认为是下一代高容量高电压正极材料。比较典型的如Li2MnO3 - LiNi1/3Co1/3Mn1/3 O2、Li2MnO3 - Li Ni0.4Co0.2Mn0.4 O2、Li2MnO3 - Li Ni0.5Co0.2Mn0.3 O2、Li2MnO3 - Li Co O2、Li2MnO3 - LiNiO2、Li2MnO3 - Li Ni0.5Mn0.5O2、Li2MnO3 - Li Ni0.5Co0.5O2、Li2MnO3 - Li Ni0.8Co0.2O2等。这些材料与三元镍钴锰酸锂一样,也是层状结构氧化物正极材料,制备方法类似。
在众多的制备方法中,氢氧化物共沉淀-高温固相法比较适合于三元镍钴锰酸锂和富锂锰酸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规模、经济制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该方法已在三元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以下缺点:
1、为保证镍、钴、锰三种离子能均匀共沉淀,必须使用一定的络合剂,甚至要同时使用多种络合剂,明显增大了成本;
2、二价锰离子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容易被氧化,制备时需要惰性气体保护,烘干时也要防止氧化,否则后续配料时会使原料配比产生偏差,影响产品性能和一致性;
3、由于络合剂对镍、钴、锰的络合能力不同,氢氧化物的溶度积不同,使氢氧化物共沉淀法难以在宽广的范围内灵活调整产品的组成,导致可以制备的富锂锰酸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组成受到很大限制;
4、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要求连续式生产,过渡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较长,对生产过程控制要求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工程学院,未经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76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