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压式屏蔽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8282.6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7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严若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诚业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式 屏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罩于电子元件外的屏蔽罩,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式屏蔽罩。
背景技术
PCB上安装的各种电子元件在工作时,往往会相互干扰,或受外界电磁干扰,或向外界环境产生电磁辐射。为了避免干扰,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电子元件外设一个屏蔽罩。
现有技术中的屏蔽罩分为外盖和内盖,内盖直接焊接到PCB板上,外盖扣合在内盖外,将电子元件罩于其中。当屏蔽罩内的电子元件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需要撬开上盖,但上盖不易撬开,安装维修电子元件极为不便,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撬的过程中上盖易发生变形,内盖易被损坏,成为废品,不能再继续扣合使用,只能更换,浪费了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压式屏蔽罩,易于拆卸,不易变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负压式屏蔽罩,包括一内盖及扣合于内盖外的外盖,其特征是,所述内盖的周围内盖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外盖的周围外盖壁为向所述内盖壁方向凸起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朝向所述内盖壁方向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点。
所述凸起点与所述内盖壁上设置的通孔相配合。
所述外盖中包括一个顶面和与所述顶面周边连接的所述外盖壁,所述外盖壁与所述顶面的连接处形成一圆滑的弧形过渡面,所述过渡面朝向远离所述内盖的方向凸起。
所述外盖壁的底边向远离所述内盖壁的方向翘起。
所述凸起点设在所述弧形面的最高凸起点的位置,
所述凸起点设在覆盖所述弧形面的最高凸起点的位置。
位于所述外盖周围同一侧的外盖壁为一整体或均匀分布的多个小外盖壁。
所述凸起点设在所述小外盖壁排列方向的每个所述小外盖壁的中心线上或均匀分布在整体的外盖壁上。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负压式屏蔽罩,通过在外盖四周的侧壁内侧上设置多个凸起点,并将外盖的四周侧壁设置成向内凸起的弧形面,借助弧形壁的弹性,更易于拆卸,方便了安装维修电子元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在拆卸时外盖侧壁不易变形,内盖不易受损,可以继续扣合使用,降低了因拆卸而产生的屏蔽罩废品,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盖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盖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负压式屏蔽罩由一内盖1及扣合于内盖1外的外盖2构成,内盖1的四周侧壁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2,外盖2的四周侧壁21内表面22上与内盖1的通孔12相配合地设置有多个凸起点23,外盖2扣合在内盖1外时,凸起点23一一对应地卡入通孔12内。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外盖2中包括一个矩形的顶面24和与顶面四边连接的四个侧壁21。侧壁21为向内凸起的弧形面,弧形面的凸起方向朝向内盖1方向,使得侧壁21底边211向远离内盖1的方向翘起, 并且侧壁21与顶面24的连接处形成一圆滑地弧形过渡面25,过渡面25朝向远离内盖1的方向凸起。本实施例中外盖2一侧的侧壁21由多个小外盖壁26构成。每个小外盖壁26上设置一个凸起点23,凸起点23设在沿小外盖壁26排列方向的每个小外盖壁的中心线上。
外盖2侧壁21内表面22上的凸起点23设在向内凸起的弧形面的最高凸起点27的位置,或覆盖弧形面的最高凸起点的位置。
这样外盖2与内盖1扣合后,外盖侧壁21底边211与内盖1的侧壁11不接触,过渡面25与内盖1的口不接触,在拆卸外盖2时不会对内盖1产生压力,不损坏内盖1。
拆卸外盖2时,借助侧壁21弧形面的弹性,容易拆卸;且在拆卸时,外盖2的弧形面侧壁21不易变形,外盖2、内盖1拆卸后依然为良品,内盖1及外盖2均可继续扣合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诚业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诚业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82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携式便捷无线局域网络信号检测装置
- 下一篇: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权益转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