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胶总黄酮的医药新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18431.9 申请日: 2012-04-20
公开(公告)号: CN102614224A 公开(公告)日: 2012-08-01
发明(设计)人: 隋殿军;邱智东;葛宝铭;辛现良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5/64 分类号: A61K35/64;A61P9/02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张睿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蜂胶 黄酮 医药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涉及蜂胶总黄酮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休克(shock)是一种急性组织灌注量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各科严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休克的共同特征是有效循环量不足,组织和细胞的血液灌注虽经代偿仍受到严重的限制,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因此,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收缩压降低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67kpa(20mmHg),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和肢端紫绀,浅表静脉萎陷,脉搏细弱,全身无力,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提供一种预防或治疗休克的更有效的新物质和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蜂胶总黄酮的新用途。

本发明中,提供了蜂胶总黄酮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休克的药物中的应用;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其中的总黄酮以芦丁(C17H30O16)计为25-35%,优选27-33%,更优选29-31%;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其中的总酚酸以原儿茶酸(C7H6O4)计为15-25%,优选18-22%,更优选19-21%;以所述蜂胶总黄酮的总重量计,其中的蜂胶以白杨素(C15H10O4)计为2-5%,优选3-4%;所述的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所述的药物是固体形式或液体形式;所述的固体形式包括片剂、丸剂、胶囊、颗粒剂;所述的液体形式包括滴剂、口服溶液、注射液。

据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治疗休克的更有效的新物质和新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蜂胶总黄酮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治疗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地,本发明是将蜂胶总黄酮作为唯一活性成分用于预防或治疗休克;所述的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有效剂量的蜂胶总黄酮是能够有效预防或治疗休克的剂量,一般的,治疗以小剂量开始,以便不断增加剂量直到此条件下的最适。在施用前,蜂胶总黄酮可与生理盐水或为本领域的熟练人员所熟知的任何其他适合的溶液混合。蜂胶总黄酮制剂可如需求的那样以固体(冷冻干燥)或液体制剂形式给药。

本发明施用蜂胶总黄酮的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可通过以下途径完成:口腔内、鼻腔内、腹膜内、肠胃外、静脉内、淋巴管内、肌肉内、间质内、动脉内、皮下、眼内、滑膜腔内、经上皮、经皮施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它通常含有安全有效量的蜂胶总黄酮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这类载体包括(但并不限于):盐水、缓冲液、葡萄糖、水、甘油、乙醇、及其组合。药物制剂应与给药方式相匹配。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被制成滴剂形式,例如用生理盐水或含有葡萄糖和其他辅剂的水溶液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还有诸如片剂、胶囊或针剂形式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药物组合物如滴剂、针剂、溶液、片剂和胶囊宜在无菌条件下制造。活性成分蜂胶总黄酮的给药量是治疗有效量,例如每天约1毫克/千克体重-约20毫克/千克体重。当然,具体剂量还应考虑给药途径、病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

适合的给药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口服、静脉注射、直肠、气雾剂、非肠道给药、眼部给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耳道给药、鼻腔给药及局部给药。此外,仅作举例说明,肠道外给药,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髓内注射、心室注射、腹膜内注射、淋巴管内注射、及鼻内注射。较佳地是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口服用制剂优选滴丸,但不排除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其他口服剂型。

本发明所述的蜂胶总黄酮在用于上述任一用途时,根据动物实验剂量换算,人用量在2-25mg/kg或100-1250mg/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84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