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畜禽养殖粪污化能与回用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8723.2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2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康;张显球;王晨;饶碧璇;王团团;付玉;吴维华;孟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0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畜禽 养殖 粪污化能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畜禽养殖粪污化能与回用方法及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规模化猪场的数量和规模在逐年增加,已有的粪污处理工艺有:厌氧- 好氧- 氧化塘工艺、水解——SBR 工艺、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IC工艺) 、组合式稳定塘。其中,水解——SBR 工艺是将污水经水解反应器和SBR 反应器两步程序进行净化处理,降解有机物浓度,该工艺对水解出水中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但出水中仍残留相当数量的难降解COD , 是生化处理力所不能及的, 还必须进行物化处理,水解过程水力停留时间较长,为2. 0~ 6. 0 h。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IC) 是一种高效厌氧处理工艺,IC 反应器为细高形, 高径比一般为4~ 8, 内有上下两个UASB 反应室, 一个高负荷, 一个低负荷,废水经布水系统均匀进入, 与反应器内的循环水混合。采用IC 反应器处理猪场废水, 其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但是IC处理猪场废水容积负荷难以提高,水力停留时间长,同时IC 对SS 的去除稍差, 去除率78.15 %, 主要是负荷提高后,污泥流失所致。组合式稳定塘是一种新型厌氧——兼氧组合方式,主要用的是好氧处理工艺,该工艺整体工程投资较少,管理方便,运行费用较低,但该工艺受气候影响较大,且占地面积大,处理周期长。
鉴于以上研究,我们提出了能够同时解决水力停留时间长,可生化性不强的问题,并且实现污水回用零排放,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于一身的基于污泥吸附厌氧发酵技术的养殖场污水化能与回用系统。
于是,本工艺提出一种畜禽养殖粪污化能与回用方法及系统,实现生物质能的回用,以及污水零排放,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畜禽养殖粪污化能与回用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一种畜禽养殖粪污化能与回用系统,由污水有机质富集系统、厌氧发酵系统,污泥回流系统和污水回用系统组成;
污水有机质富集系统包括污水调节池3、吸附池4、沉淀池5;
厌氧发酵系统包括发酵池9,发酵池9设置有加料口8、排气口10;
污泥回流系统主要包括再生池13;
污水回用系统包括曝气池17、生态修复池18、消毒池19依次连接;
污水调节池3、吸附池4、沉淀池5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池5上清液由管道15导出,下层污泥通过管道6导出至发酵池9;发酵池9设置管道11、管道12,管道12连接再生池13,管道11与管道15汇合通入管道16,再生池13通过管道14与吸附池4连接,管道16连接曝气池17。
本发明的畜禽养殖粪污化能与回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养殖场冲洗猪舍1的废水经由管道2储存于污水调节池3;
步骤2、污水调节池3中水通过泵提升入吸附池4,在吸附池4中与活性污泥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在曝气的条件下,充分接触约30min;
步骤3、将吸附池4泥水混合物引入沉淀池5,进行泥水分离,上层清液经管道15导出,下层污泥则从底部进入发酵池9;
步骤4、干粪由加料口8进入发酵池9,步骤3中的下层污泥由管道6进入发酵池9,搅拌均匀,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由排气口10收集后净化;
步骤5、步骤3中的下层污泥和发酵池9沼渣部分回流进入再生池13,进行曝气处理,处理后重新具有高活性的污泥回流入吸附池4;
步骤6、步骤3中沉淀池的上层清液和发酵池9沼液混合后,混合液通过曝气池17、生态修复池18、消毒池19依次处理,出流实现污水的回用。
该工艺由污水有机质富集系统、厌氧发酵系统,污泥回流系统和污水回用系统组成:污水有机质富集系统包括污水调节池3,吸附池4,沉淀池5。养殖场冲洗猪舍1的废水经由管道2储存于污水调节池3,该池的设置解决了冲洗猪舍污水来水不定量、不连续及水质不均衡的问题,使流入吸附池水的流速、水质便于调节。污水调节池3中水通过泵提升入吸附池4,在吸附池4中与活性污泥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在曝气的条件下,充分接触约30min后,使有机污染物为活性污泥吸附,有机污水中有机物质在污泥表面富集。泥水混合物流入沉淀池5,进行泥水分离。将上层清液经管道15导出,下层污泥则从底部进入发酵池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8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