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割圈式天鹅布编织的下筒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0173.8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琼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琼毅 |
主分类号: | D06C13/08 | 分类号: | D06C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割圈式 天鹅 编织 下筒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割圈式天鹅布编织的下筒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天鹅布的生产主要是采用两种编织方式1:用反包单面圆机编织;2:使用割圈式反包圆机编织。以上两种编制方式均存在各自的缺陷:用反包单面圆机编织的天鹅布前处理要蒸纱后处理要三次剪毛,损耗率为23%,效率低,成本很高;用割圈式反包圆机编织也存在着毛剪不齐、损耗率为18%,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割圈式天鹅布编织的下筒片,它能解决割圈式反包圆机编织的天鹅布剪毛不整齐的问题,从而通过缩短毛圈长度来降低损耗率,使编织天鹅布损耗率降低为10%,大大降低天鹅布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金属薄片本体1,金属薄片本体1上设置有成圈面1-1、剪断斜面1-2、片脚1-3、片鼻1-4、弓背1-5;金属薄片本体1顶端一侧设置有弓背1-5,顶端另一侧设置有片鼻1-4、成圈面1-1、剪断斜面1-2,另一侧底部设置有片脚1-3,片鼻1-4设置在成圈面1-1 的上端,剪断斜面1-2设置在成圈面1-1的下端。
所述的成圈面1垂直设置于片鼻1-4的底端;成圈面1-1下设有与成圈面1-1垂直方向成一角度的剪断面1-2。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解决割圈式反包圆机编织的天鹅布剪毛不整齐的问题,从而通过缩短毛圈长度来降低损耗率,使编织天鹅布损耗率降低为10%,大大降低天鹅布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发明上筒针7与刀片8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图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金属薄片本体1,金属薄片本体1上设置有成圈面1-1、剪断斜面1-2、片脚1-3、片鼻1-4、弓背1-5;金属薄片本体1顶端一侧设置有弓背1-5,顶端另一侧设置有片鼻1-4、成圈面1-1、剪断斜面1-2,另一侧底部设置有片脚1-3,片鼻1-4设置在成圈面1-1的上端,剪断斜面1-2设置在成圈面1-1的下端。
所述的成圈面1垂直设置于片鼻1-4的底端;成圈面1-1下设有与成圈面1-1垂直方向成一角度的剪断面1-2。
工作原理:编织时上织针7勾毛圈纱在本下筒片的成圈面1-1处形成毛圈,成圈后此时包圈纱在成圈面1-1处处于松驰状态,编织五个线圈后,毛圈纱会随着卷布机的卷取下到剪断斜面1-2处,由于斜 面的作用毛圈纱会被剪断面1-2拉紧,而底布会紧贴弓背1-5,(如图2所示)这时剪毛刀片8往剪断斜面运动,利用剪刀原理将毛圈纱从中间剪断,从而得到两边一样长的毛圈。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毛圈剪断时由于斜面的作用,毛圈处于拉紧状态,从而剪出的毛圈平整,后处理只需一次修剪,甚至不修剪,也可得到非常平整的毛圈布,因此编织时的毛圈长度大大缩短,从而降低毛圈纱的用量,降低损耗率,节约成本。
2、在毛圈剪断时由于毛圈处于拉紧状态,剪毛刀片不需要很锋利也能将毛圈剪断,从而大大提高刀片的耐用度,减少坯布的次点和提高开机率,进而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实施例:
参看图4,一种用于编织2.2毛高的下筒针,由针脚1-3、针鼻1-4、成圈面1-1、剪断面1-2组成,其中成圈面1与剪断面2之间形成一个172°的交角。
如附图2所示,上筒针7在本下筒针的成圈面1-1处形成2.2毛高的毛圈,此时毛圈处于松驰状态,以利于上一个线圈脱圈,当编织大约为五个线圈时,毛圈沿着成圈面1下降到剪断面2,由于剪断面为一斜面,在本下筒针A点处毛圈处于绷紧状态,如附图3所示,此时刀片8向剪断面2运动,将毛圈纱线从中间剪断,从而得平整的毛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琼毅,未经李琼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01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