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蚁防治饵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2099.3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7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梁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春 |
主分类号: | A01N59/20 | 分类号: | A01N59/20;A01N43/16;A01N37/44;A01P7/04;A01P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蚁 防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蚁防治饵剂。属于杀虫药剂配方的技术领域,具体说属于一种主要防治白蚁的杀虫药剂配方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蚁是一类危害极大的世界性害虫,俗称″无牙老虎″,它们在无声无息中危害着房屋建筑、林木果树、土质堤坝和庭园绿化。据估算,我国每年房屋因白蚁危害造成的损失就在几十亿元人民币以上。为了防治白蚁危害,人们常用毒饵对其种群进行控制。目前,灭治白蚁的饵剂主要有两类,一类以白蚁的神经系统为靶标,另一类以合成白蚁体表几丁质的几丁质合成酶为靶标。前者,由于作用于白蚁的神经系统,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威胁;后者,由于作用于几丁质合成酶,它必须被白蚁直接取食后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对土白蚁和大白蚁这类先将食物放在菌圃内用共生真菌降解一段时间后再取利用的白蚁无效。因此,研究开发针对新靶标的白蚁灭治药物,对减少白蚁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白蚁是社会性昆虫,它们主要以纤维素类物质为食。现有研究表明,白蚁主要依靠自身分泌的和体内共生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来分解食物中的木质纤维素类物质。共生微生物栖息在白蚁的后肠,主要类群有鞭毛虫、纤毛虫、变形虫等单细胞原生动物以及链球菌、拟杆菌、肠杆菌、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等细菌。原生动物和细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可帮助白蚁分解和消化食物中的纤维素成分,使其转变为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一些研究显示,白蚁肠道中的细菌被消除后,白蚁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亡,这说明肠道细菌对白蚁维持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白蚁肠道共生微生物和纤维素消化酶为靶标,提供了一种白蚁防治饵剂,以实现对白蚁引诱力强、适口性好、灭杀效果快、不易长霉、使用简便、对人畜安全的白蚁防治饵剂的目的。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方法是:
一种白蚁防治饵剂,所述的饵剂的组成原料和重量份配比为:硫酸铜0.2-1.8份,四环素0.1-0.6份,葡萄糖8-14份,纤维素粉75-85份,山梨酸钾0.1-0.6份,水5-10份。
所述的饵剂的组成原料和重量份配比为:硫酸铜1.5份,四环素0.2份,葡萄糖10份,纤维素粉80份,山梨酸钾0.3份,水8份。
所述的饵剂的组成原料和重量份配比为:硫酸铜0.3份,四环素0.2份,葡萄糖12份,纤维素粉79份,山梨酸钾0.5份,水8份。
所述的饵剂的组成原料和重量份配比为:硫酸铜1.4份,四环素0.5份,葡萄糖11份,纤维素粉79份,山梨酸钾0.1份,水8份。
一种白蚁防治饵剂的制备方法,满足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按照配方量将各原料分别称量并粉碎成粉状;
步骤二,然后将粉碎成粉状的硫酸铜、四环素、葡萄糖、山梨酸钾混合后加入水溶解;
步骤三,最后将纤维素粉混入其中,搅拌均匀;
步骤四,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物装袋待用。
一种白蚁防治饵剂在白蚁灭治中的应用。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是直接作用于白蚁新的靶标系统,可产生对白蚁引诱力强、适口性好的特点;且产品不易霉变;方法使用简便;对人畜的毒副作用微小,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的白蚁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白蚁防治饵剂,所述的饵剂的组成原料和重量份配比(或百分比)为:硫酸铜0.2-1.8份,四环素0.1-0.6份,葡萄糖8-14份,纤维素粉75-85份,山梨酸钾0.1-0.6份,水5-10份。
所述的饵剂的组成原料和重量份配比为:硫酸铜1.5份,四环素0.2份,葡萄糖10份,纤维素粉80份,山梨酸钾0.3份,水8份。
所述的饵剂的组成原料和重量份配比为:硫酸铜0.3份,四环素0.2份,葡萄糖12份,纤维素粉79份,山梨酸钾0.5份,水8份。
所述的饵剂的组成原料和重量份配比为:硫酸铜1.4份,四环素0.5份,葡萄糖11份,纤维素粉79份,山梨酸钾0.1份,水8份。
一种白蚁防治饵剂的制备方法,满足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按照配方量将各原料分别称量并粉碎成粉状;
步骤二,然后将粉碎成粉状的硫酸铜、四环素、葡萄糖、山梨酸钾混合后加入水溶解;
步骤三,最后将纤维素粉混入其中,搅拌均匀;
步骤四,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物装袋待用。
一种白蚁防治饵剂在白蚁灭治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春,未经梁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