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2184.X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邵芸;张风丽;万紫;王国军;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3 | 代理人: | 岳亚 |
地址: | 10001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影像 信息 补偿 方法 | ||
1.一种雷达影像双视向信息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两坡的数据,实现对山体两坡的双视向成像;
利用基于SAR影像模拟的正射校正方法对双视向的SAR影像分别进行正射校正,生成双视像两幅影像的叠掩和阴影掩模影像;
利用基于RD定位模型和投影角因子的方法对双视向的正射校正SAR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修正透视收缩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失真;
基于地理坐标将双视向的SAR影像进行配准叠加,用双视像两幅影像其中一幅影像上对应正常区域的像元值来补偿另外一幅影像上发生叠掩和阴影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两坡的数据,实现对山体两坡的双视向成像,包括:
分析山区域DEM数据来确定获取图像时最佳的入射角参数;
根据最佳入射角参数,基于信息损失最少的原则,选择利用雷达卫星升轨与降轨准同步获取山体东西两坡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双视像两幅影像的叠掩区域,包括:
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近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其对应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标志起始点的雷达视角为当前雷达视角;
沿距离向逐点比较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大于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则将下一点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作为新的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
当下一点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小于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则标志下一点为阴影区域的开始;
直到下一个点的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大于当前雷达视角θ或雷达入射角标志该阴影区域的结束。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双视像两幅影像的阴影区域,包括:
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近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其对应的斜距R,标志起始点的斜距为当前斜距;
沿距离向逐点比较斜距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则将下一点斜距作为新的当前斜距,当下一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则标志下一点为叠掩区域的开始;
直到下一个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标志该叠掩区域的结束;
在距离向上,将离星下点最远的地面点作为起始点,记下相应的斜距R,标志起始点的斜距为当前斜距;
沿距离向逐点比较斜距的大小,如果下一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则将下一点斜距作为新的当前斜距,当下一点的斜距大于当前斜距,则标志下一点为叠掩区域的开始;
直到下一个点的斜距小于当前斜距,标志该叠掩区域的结束;
将得到的叠掩区域结果取并集,就得到所有叠掩区域的范围;将得到的叠掩区域结果取交集,得到主动叠掩区域的范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基于RD定位模型和投影角因子的方法对双视向的正射校正SAR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包括:
利用公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其中,β0是雷达亮度,φ是雷达入射角,σ0是通过定标系数得到的后向散射系数,σ0′是地形辐射校正后的后向散射系数,ψ是投影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角ψ通过公式计算;其中,是地面目标T处的表面法线矢量;Rtc为地面目标T处位置矢量;Rts为根据SAR传感器位置矢量Rsc以及Rtc确认的位置矢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地理坐标将双视向的SAR影像进行配准叠加,包括:
选取叠掩阴影像元总数较少的SAR影像作为主影像,将另一幅SAR影像作为副影像对主影像进行配准叠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配准叠加通过选取控制点利用低阶多项式进行匹配的方法完成的,配准精度控制在1个像元以内。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设定M(i,j)为主影像上重叠区域内的任意一个像元,AS为根据主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主影像阴影区域范围,AL为根据主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主影像叠掩区域范围,AN为主影像上正常区域的范围;S(i′,j′)为副影像对应地理位置上的像元,BS为根据副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副影像阴影区域范围,BL为根据副影像的叠掩阴影掩模影像判断出的副影像叠掩区域范围,BN为副影像上正常区域的范围,R(i,j)为补偿后主影像上该像元的像元值,则双视向信息补偿过程通过公式
进行;其中,∈表示像元属于图像范围,∨、∧和→分别表示或、且和蕴含运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18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步去除地下水中铁、锰、砷的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发电系统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