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纳米纤维构筑三维酶电极表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2514.5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5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郑卫;郭峰;孙治政;马婧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H01M4/88;B82Y30/00;D01D5/00;D01D5/34;D01F8/02;D01F8/16;D01F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纳米 纤维 构筑 三维 电极 表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酶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燃料电池所用的酶电极多采用滴涂、电化学沉积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制备。在应用滴涂方式制备修饰电极纳米复合膜的过程中,纳米材料极易团聚,从而影响酶在电极表面的分布和酶在电极表面的取向,进一步影响酶电极综合性能。另一方面,电沉积的应用,使成膜材料在电极表面分布不均匀,而且电极表面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较差。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静电纺丝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电纺纤维膜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隙小、孔隙率大等优点,使其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释放载体和光电器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几年已有研究者成功的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酶修饰电极。但是,随着酶修饰电极应用的增多也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例如,部分酶在溶于某基体进行电纺后会失去活性,因此不能用于直接电纺含酶纤维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当在电纺纤维膜表面固定活性酶时,由于部分纤维表面疏水性,固定在纤维膜表面的酶稳定性差,易脱落。若使用交联剂进一步固定酶,又容易因大分子包埋引起酶活性的丧失。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酶与电极间电子传递困难、酶易从纤维表面脱落,导致酶电极综合性能提高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骤简单,能提高酶电极表面酶固化的稳定性,改善酶电极响应速度,提高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同轴纳米纤维构筑三维酶电极表面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将高分子量聚合物与高导向性纳米材料溶于水中作为同轴电纺的内核材料;将具有催化性能的酶或蛋白与高分子量聚合物混合溶于水中作为同轴电纺外壳材料;通过同轴电纺方法将纳米纤维纺制在电极表面;经交联剂交联得到三维酶电极;所述同轴电纺方法的条件为:纺丝电压:8-30kV;液体流速:0.5-2mL/h;纺丝间距:10-100cm。
所述具有催化性能的酶或蛋白为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氧化酶、半乳糖苷酶或碱性磷酸酶。
所述高分子量聚合物聚乙二醇(PEG)。
所述高导电性纳米材料为单壁碳纳米管或多壁碳纳米管。
所述高导电性纳米材料在使用之前在酸中进行纯化处理。
本发明利用同轴电纺技术制备同轴纳米纤维膜电极,在相对简单的步骤下完成酶电极制备,提高酶电极表面酶固化稳定性,改善酶电极响应速度、提高燃料电池输出功率。
本发明选用同轴电纺构筑三维酶电极表面来进一步提高酶电极综合性能。同轴电纺与一般的单喷头纺丝装置不同,它的喷头由内、外两喷嘴嵌套而成,分别连接在装有不同聚合物的内、外层容器上。实验时可对内外层液体施加相同或不同的高压电场,使从两个同轴但不同直径的喷管中喷出的芯质和表层材料的液体为同心分层流,固化后形成同轴纤维。本发明将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的水溶液作为同轴电纺外壳,聚合物与高导电性物质作为同轴电纺内核,可有效解决酶固定的稳定性问题,同时保证酶与待测物的充分接触。另外,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高导电物质加入内核中,在与酶充分接触的情况下降低电阻、有效提高电子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同轴纳米纤维构筑三维酶电极表面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同轴纳米纤维构筑三维酶电极表面的装置,其中1为加压口、2为待纺溶液、3为电极、4为密封塞、5为高压电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称取一定量的具有催化性能的酶或蛋白: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氧化酶、半乳糖苷酶、碱性磷酸酶;高分子量聚合物聚乙二醇(PEG);高导电性纳米材料: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在使用之前需在一定配比的混酸中纯化数小时。将聚合物及高导向性纳米材料溶于水中作为同轴电纺的内核材料,将酶与聚合物混合溶于水中作为同轴电纺外壳材料。通过同轴电纺技术将纳米纤维纺制在电极表面。纺丝电压:8-30kV;液体流速:0.5-2mL/h;纺丝间距:10-100cm。得到电极经交联剂交联若干小时及得到实验所需电极。电极在不用时可存放在4℃冰箱内。
在上面的基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效果作进一步描述。但是,所使用的具体方法、配方和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5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型车辆的货箱构造
- 下一篇:硫酸氧钛水解的在线检测装置及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