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2644.9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1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东;胡立翠;伍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236 | 分类号: | A61K36/236;A61P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宋洁瑾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脑血管病 川芎 内酯 成分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川芎内酯类成分中藁本内酯含量为14%-42%,瑟丹酸内酯含量为3%-20%,丁烯基苯酞含量为0.1%-5%,丁基苯酞含量为0.1-3%,洋川芎内酯-H含量为0.2-3%,洋川芎内酯-I含量为0.4%-5%,欧当归内酯A含量为0.5%-1.5%、Riligustilide含量为0.4%-1.2%。
2.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川芎内酯类成分有效部位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备川芎内酯类化合物有效部位,其制备过程为:将川芎干燥根茎粉碎过筛,置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按下列条件提取川芎内酯类成分:萃取温度35-65℃,压力20-40MPa,CO2流量为1-4L/min,萃取时间为30-300min,夹带剂浓度为0%-10%;(2)将步骤(1)所得产物进入两个串联的分离釜进一步精制;分离釜I温度40-50℃,压力5~15MPa,分离釜II温度30~50℃,压力5~10Mpa,合并两个分离釜中的提取物,萃取液蒸去无水乙醇后加无水硫酸钠除水,得挥发油避光冷藏保存;
(3)取步骤(2)所得川芎内酯类成分有效部位制备成舌下含片或滴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萃取温度40-50℃,萃取压力为20-30MPa,CO2流量为1-3L/min,萃取时间为30-300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分离釜I温度40-50℃,压力7~10MPa,分离釜II温度30~50℃,压力5~7MPa。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浓度为0-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制成滴丸基质为聚乙二醇2000~20000、硬脂酸钠、甘油、明胶、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或虫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制成滴丸冷凝剂为液体石蜡或二甲基硅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制成舌下含片的川芎内酯类成分首先制成包合物,再制成舌下含片,所用包合剂为α-CD,β-CD、N-LOK变性淀粉.、γ-CD或HP-β-CD中的一种;包合温度为30-70℃,川芎内酯类成分和包合剂用量比为1∶2-1∶8,包合时间为1-4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其特征在于,作为产品原料或中间体,与其它药物或该药物提取物配伍,在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药品等方面产品的应用。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的制备方法制成的舌下含片或滴丸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脑血栓、脑梗塞、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64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