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狂犬病毒的结合分子2F5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22898.0 申请日: 2012-04-24
公开(公告)号: CN103374070A 公开(公告)日: 2013-10-30
发明(设计)人: 孙兵;马利艳;边超;王凌凌;陈爱中;凌志洋;贾茜;魏敬双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K16/10 分类号: C07K16/10;C12N15/13;G01N33/577;G01N33/569;A61K39/42;A61P31/14;C12N15/63;C12N1/21;C12N1/19;C12N5/10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陈静
地址: 200031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狂犬病毒 结合 分子 f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免疫学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狂犬病毒的结合分子。

背景技术

狂犬病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通的传染病,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大多数人类的狂犬病毒感染始于被RV病毒感染的动物咬伤或抓伤,病毒通过动物唾液进入人体。人类患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平均1-3个月,没有任何症状)、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不安等症状)、兴奋期(全身痉挛、幻觉、怕水怕光怕风)、昏迷期(深度昏迷,最后因咽喉部痉挛窒息身亡或衰竭而死)。在未接种疫苗的动物或人类中,患狂犬病几乎是100%死亡率(参考A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Cocktail as a Novel Component of Rabies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2007)。

全球,每年大约有一亿人需要狂犬病毒的暴露后处理,约有4-7万人每年死于狂犬病,95%主要集中在非洲、中国和印度。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于狂犬病的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预防治疗方法。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ABV)属于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它的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病毒颗粒外有囊膜,内有核蛋白壳。囊膜的最外层有由糖蛋白构成的许多纤突,排列比较整齐,此突起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病毒含有5种主要蛋白(L、N、G、M1和M2)和2种微小蛋白(P40和P43)。L蛋白呈现转录作用;N蛋白是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核蛋白,是诱导狂犬病细胞免疫的主要成分,常用于狂犬病病毒的诊断、分类和流行病学研究;G蛋白是构成病毒表面纤突的糖蛋白,具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是狂犬病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结构,在狂犬病病毒致病与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M1蛋白为特异性抗原,并与M2构成细胞表面抗原。

目前用来预防那些已暴露在狂犬病毒下的人出现类似狂犬病的症状的主要方法,就是使用减毒的狂犬病毒作为疫苗再结合从免疫过的人或马体内获得的免疫球蛋白。但这些血液制品的安全问题及批次间的不稳定性等大大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性,迫使人们寻求新的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方法。

治疗性抗体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早有报道,抗血清用于治疗SARS和重症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者的案例已经证明了抗体在治疗病毒感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狂犬病毒的全人单克隆抗体具有以下潜在优势:一方面它可以阻断病毒与靶细胞的结合;另一方面通过补体和T细胞、NK细胞等效应细胞的作用,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杀死。1986年,第一株治疗器官移植出现的排斥反应的鼠单抗——莫罗单抗-CD3(murmonabCD3,hoclone OKT3)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但由于其在人体内会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限制了应用。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工程抗体迅速发展,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抗体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将HAMA反应降至最低乃至消除。2009年,美国FDA批准的14个药物中有4个为全人抗体,这标志着全人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时代的来临,全人抗体成为抗体药物未来的发展方向(参考A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Cocktail as a Novel Component of Rabies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2007)。

狂犬病毒主要蛋白中的G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使体内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的蛋白,因而成为科学家们研究制备抗体药物的对象。图8为G蛋白的结构示意图。狂犬病病毒G蛋白通常由52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前19个氨基酸构成疏水性信号肽,介导G蛋白进入内质网,信号肽被切除后形成由505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G蛋白。成熟G蛋白在结构上分为3个区域:1~439位氨基酸构成膜外区,位于病毒颗粒包膜的表面,携带有狂犬病病毒主要的抗原决定位点,并参与受体识别和膜融合的过程;440~461为跨膜区,与G蛋白在病毒脂质双层膜上的固定有关;462~505为膜内区,位于病毒包膜内表面,提供M与N的作用位点(参考A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Cocktail as a Novel Component of Rabies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200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8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