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色温和显色指数可调的发光装置及装有该发光装置的灯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3101.9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1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潘安宇;郜盛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阳光恩耐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9/10;F21V14/00;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温 显色 指数 可调 发光 装置 装有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其灯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色温和显色指数可调的发光装置及装有该发光装置的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发光装置,基于LED光源的高效、节能、长寿、小巧等特点,主要采用LED光源为其发光光源。在现有技术的发光装置中,主要采用两种技术方案来调节其LED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指数,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是:采用暖白2700K配合冷白6500K进行混光,并通过调整电流大小来实现两种色温光源的亮度差异,从而混合出不同的色温输出,但该方案仍处在如下缺点:该方案中的LED光源,会因配合所需色温,在某特定色温下刻意降低亮度或关闭的情况,不能充分利用各个LED光源的性能,不同的LED使用电流不一致会导致LED的光衰速度差异,造成偏离额定色温,色容差随着使用时间而变大;同时,暖白LED的光效比冷白LED的光效低10%-25%,色温匹配难度大。另外,该方案对电源驱动部分要求较高,显著增加了电源成本。因此,该方案仍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色温和显色指数可调的发光装置及装有该发光装置的灯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色温和显色指数可调的发光装置,包括光源板、第一光源,第一光源装于光源板;还包括一荧光转换结构,该荧光转换结构包括至少两种荧光转换区域,且各种荧光转换区域所包含的荧光转换物质不相一致,该荧光转换结构可旋转地覆盖于光源板,且其至少两种荧光转换区域随荧光转换结构的转动交替覆盖于第一光源,以吸收并转换第一光源的光谱。
所述荧光转换结构包括一荧光片,该荧光片设有所述至少两种荧光转换区域。
所述荧光转换结构包括至少两相互叠加并可相对转动的荧光片,各荧光片分别设有一种所述荧光转换区域和透明或半透明区域,且各荧光片的荧光转换区域通过转动可调整与其余荧光片的荧光转换区域的相对位置。
所述光源板上还装有第二光源,第二光源的峰值波长与第一光源峰值波长不同。
还包括反射杯,反射杯装于所述光源板,所述第一光源包覆于反射杯内。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二极管LED;所述第一光源的发射光谱为250nm~480nm的单色光谱或2000K~20000K的白光连续光谱,所述第二光源的发射光谱为580nm~650nm的单色光谱或2000K~20000K的白光连续光谱。
所述各种荧光转换区域是由所述荧光转换物质与玻璃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组成;并且,
所述各种荧光转换区域的荧光转换物质分别包括主峰波长为500nm~550nm的绿色荧光转换物或量子点、主峰波长为550nm~590nm的黄色荧光转换物或量子点和主峰波长为590nm~650nm的红色荧光转换物或量子点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荧光片为平面结构、弧面结构、两端通透的环形弧面结构或两端通透的环形直面结构。
装有色温和显色指数可调的发光装置的灯具,该灯具以上述发光装置为发光单元。
在所述的发光单元中,其光源板的发光面与灯具的轴向相互垂直,其荧光片为平面结构或弧面结构,且该荧光片由一转动轴所支撑。
在所述的发光单元中,其至少包括两个光源板,各光源板的发光面分别与灯具的轴向相互平行,其荧光片为两端通透的环形弧面或两端通透的环形直面结构,贯穿荧光片两端通透区域的中心轴向与所述灯具的轴向平行,所述荧光片覆盖在各光源板的发光面外侧,并可通过转动改变其荧光转换区域与光源板发光面的相对位置。
还包括至少两散热片、灯座、灯头、电源驱动器和泡壳或透镜;各散热片分别包括上散热片和与该上散热片相连接的下散热片,各散热片围绕所述灯具的轴向环绕安装在灯座上,各散热片的上散热片分别容纳于泡壳或透镜内,且各散热片的上散热片的外侧壁分别固接一所述光源板,各散热片的上散热片的内侧壁之间围成一沿着所述灯具的轴向方向的气腔体;各散热片的上散热片与下散热片的结合处分别设有第一开口,灯座的侧壁均匀设有第二开口,泡壳或透镜上设有一第三开口,所述气腔体分别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连通,形成内外流通的对流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阳光恩耐照明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阳光恩耐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3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步进滑摔倾向的动态判断方法
- 下一篇:高速电主轴的轴向吹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