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苯二甲酸二苯酯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3325.X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蓉蓉;王培兰;邹宁芬;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69/80 | 分类号: | C07C69/80;C07C6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苯二 甲酸 二苯酯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苯二甲酸二苯酯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间苯二甲酸二苯酯外观为白色结晶,用于有机合成,是PBT(聚苯并噻唑)耐热聚合物的单体之一。用作芳杂环高聚物(如聚苯并咪唑、聚苯并噻唑等耐高温高聚物)的原料,还可用作聚酰胺类工程塑料的增韧剂和尼龙类树脂的增塑剂。
采用DAB(四胺基联苯)与间苯二甲酸二苯酯缩聚后纺丝可以制得聚2,2′-间亚苯基-5,5′-双苯并咪唑纤维(英文简称PBI,商业名称Togylen)。它是一种典型的杂环高分子耐热纤维。主要用于要求纤维阻燃、耐高温和无烟、低毒的领域。可用于制作防护服(消防服、防高温工作服、飞行服)和救生用品等,曾经用它制作阿波罗号和空间试验室宇航员的航天服和内衣。还可用作宇宙飞船重返地球时及喷气飞机减速用的降落伞、减速器和热排出气的储存器等。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高性能合成纤维也在不断的深入研究。间苯二甲酸二苯酯作为合成耐高温合纤PBI的单体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国内外合成该物质的主要方法有:1.间苯二甲酸与甲醇酯化而得间苯二甲酸二甲酯,以间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与苯酚在正钛酸丁酯催化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并进行重结晶,得到间苯二甲酸二苯酯。其缺点是反应过程较长且收率低,操作比较繁琐增加了劳动量;2.采用间苯二甲酸与碳酸二苯酯,在以氧化亚锡为催化剂的条件下,温度250-300℃,反应30分钟至几小时,该方法反应条件苛刻,能耗大且收率低;3.有机酸与苯酚在催化剂A1C13和脱水剂ZnC12的下,室温下反应7~10h。由于苯酚自身难于酯化,该反应的进行比较困难,转化率较低;4.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以对苯二甲酰氯(TPC)、间苯二甲酰氯(IPC)、苯酚、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界面反应合成对苯二甲酸二苯酯(DPT)和间苯二甲酸二苯酯(DPI),但是该方法成本较高,且相转移催化剂无法回收重复利用。
根据前面的分析,为了解决合成间苯二甲酸二苯酯中反应过程长,反应条件苛刻,收率低,能耗大等问题,需要开发新的合成方法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间苯二甲酸二苯酯新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间苯二甲酸二苯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间苯二甲酰氯与苯酚的钠盐为原料,二氯乙烷为溶剂,合成间苯二甲酸二苯酯。
所述的合成方法,是将间苯二甲酰氯溶解在二氯乙烷中,再加入苯酚的钠盐。
所述间苯二甲酰氯与苯酚的钠盐的摩尔比在1:2.6-1:2.0之间,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进行水洗,分液,蒸馏溶剂,重结晶,得到间苯二甲酸二苯酯成品。
合成方法中,维持反应搅拌状态,反应体系温度为5℃至30℃,反应时间5-15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相对于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做原料,本工艺采用间苯二甲酰氯做原料,反应温和在常温下即可反应,且转化率和收率较高;
2)相对于碳酸二苯酯做原料,本发明反应过程易操作,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
3)相对于有机酸与苯酚反应,本发明反应活性高容易进行,转化率高;
4)相对于界面反应合成法,本工艺不需要加入相转移催化剂,没有催化剂的回收利用问题。
5)相对于以上四种工艺路线,本发明工艺排放的废水中有机物更少,对环境的污染更小,更为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处理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在5℃条件下,将0.05mol的间苯二甲酰氯用100ml的二氯乙烷溶解,加入反应器,再加入0.13mol的苯酚钠,搅拌反应12小时,取样分析反应液中间苯二甲酸二苯酯的含量为95.66%,对反应液进行水洗,分液,蒸馏溶剂,重结晶,得到间苯二甲酸二苯酯成品,成品重14.9g,纯度99%,收率93.7%。
实施例2
操作条件同实施例1,将0.0547mol的间苯二甲酰氯用70ml的二氯乙烷溶解,加入反应器,再加入0.121mol的苯酚钠,搅拌反应8小时,取样分析间苯二甲酸二苯酯的含量为95.12%,对反应液进行水洗,分液,蒸馏溶剂,未经重结晶得到间苯二甲酸二苯酯成品,成品重16.3g,纯度96.77%,收率93.7%。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33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