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可调式微量注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3452.X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朱超;孙莉莉;王文;高昌俊;每晓鹏;陈磊;董玉琳;李辉;武胜昔;李云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A61M5/2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调式 微量 注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器,特别是一种数字可调式微量注射方法,用于实验室进液量控制。
背景技术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动物脑立体定位给药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实验方法。如大脑核团定位注射束路追踪剂、活性药物、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等。这种显微操作要求注射量精确(0.1微升),注射速度恒定,重复性好,组织损伤小。传统的微量注射采用单手推动微量注射器活塞的方法进行,注射速度不能保持恒定,组织损伤大,影响实验结果的判读;且经常发生注射器针头堵塞,影响实验进程,操作精度无法满足上述要求。部分试剂需要电压离子导入,更增加了传统微量注射方法的操作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传统鼠大脑核团定位注射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组织损伤小,使用方便快捷,重复性好的立体定位微量给药系统,该注射装置集机械注射与电压离子导入于一体,完成注射药物抽吸,注射速度及注射量的数字可调式微量注射器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数字可调式微量注射方法,其特征是:数字可调式微量注射器至少包括管体,管体由活塞管体和注射器管体构成,注射器管体下端为注射器出液口,活塞管体的活塞腔室通过活塞将腔体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和下腔分别有气输入/输出口和气输出/输入口;注射器活塞下端伸入注射器管体的注射液室,注射液室通过注射器出液口吸入注射液;上腔有压力传感器接口,通过压力传感器接口连接压力传感器;下腔有位移传感器接口,通过位移传感器接口连接位移传感器;气输入/输出口和气输出/输入口连接比例换向阀,比例换向阀连接气泵和气源;输液工作时,通过键盘给处理器输入进液量数据,处理器控制气泵工作,气泵开始工作,处理器一边检测进液/气压力传感器的压量,一边控制比例换向阀开口度,控制活塞杆向下带动活塞杆连杆开始输液,活塞杆连杆在注射器体内移动,通过注射器出液口向注射体注液,同时,处理器检测位移传感器的位移量,控制进液量到设定值时,停止工作;同时,处理单元控制报警电路工作;退出活塞杆时,改变比例换向阀方向,处理器控制气泵工作,使比例换向阀处于退出输液状态。
所述的处理单元包括键盘、显示器、单片机、存贮器、报警器,单片机分别与键盘、显示器、存贮器、报警器电连接,显示器为液晶显示器,它通过串口与单片机电连接。
所述的单片机是带有8位A/D输入的单片机。
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与单片机的A/D转换口电连接,单片机的I/O通过阀驱动电路与比例换向阀电连接,通过泵驱动电路与气泵电连接。
所述的活塞管体和注射器管体为一体管体结构,管体由密封口分割为活塞腔室和注射液室,注射液室下端是注射器出液口。
所述的气源输出通道上有过滤器。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将注射器内的注射器推杆与一个相配合的缸体内的活塞杆固定,使活塞杆与注射器推杆在一条运动轴线上,缸体进液/气口和缸体出液/气口分别通过比例换向阀与液/气源相通过,在液/气源与比例换向阀之间有气泵,缸体分别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和进液/气压力传感器,前者用于检测进液量是否到位,后者用于控制进液量的速度。这样通过控制比例换向阀和检测位移传感器和进液/气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就能方便控制注射量,达到数字化控制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注射器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处理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注射器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塞管体;2、注射器活塞;3、注射液室;4、注射器出液口;5、活塞杆;6、位移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比例换向阀;9、泵;10、气源;11、气输入/输出口;12、气输出/输入口;13、密封口;14、活塞腔室;15、注射液室;16、上腔;17、下腔;18、活塞;19、活塞杆连杆;20、注射器管体;111、键盘;112、显示器;113、单片机;114、存贮器;115、报警器;116阀驱动电路;117、泵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34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O偶联制草酸酯的催化剂
- 下一篇:泥浆泵立压安全防护系统